放大圖片
■李白詩意書畫展啟動儀式。
李白詩意書畫全球巡展深圳啟航
5月18日至20日,四川江油「李白詩意書畫展」在深圳聯合廣場舉行,現場展出石濤、仇英、祝枝山、張大千,傅抱石、潘天壽、郭沫若、啟功等古今書畫大家作品60件,為當地群眾獻上了一頓豐盛的文化大餐。■文:本報記者 黃冬、李兵 深圳報道 攝:李兵
古今尊國士,中外仰詩仙。四川江油是詩仙故里,童年李白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古往今來,後人是如何在敬仰詩仙,名家筆下的李白到底怎樣呢?
「這一幅畫,寥寥幾筆便勾勒出詩仙李白,一邊行走一邊吟詩作賦的神態,可謂動感十足、栩栩如生。」展覽現場講解員介紹,這幅《太白行吟圖》,由大畫家張大千所作,是館藏精品之一。
記者梳理發現,現場60件展品主要分為「書」和「畫」兩大類:書法有郭沫若、啟功等大家作品,繪畫有仇英、張大千、傅抱石等名家作品,時間跨度從明代至當代。繪畫作品又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名家筆下的李白,他或吟詩作賦,或把酒言歡,或遊歷名山勝水,其才華橫溢、飄逸灑脫的個性躍然紙上;另一類是畫家依據李白詩歌的意境而作,有山水、有花鳥、有人物,包羅萬象,儼然李白所處時代的一部百科全書。
「李白紀念館於1962年開始籌建,1982年開館,當時面向全社會徵集作品,各界反響強烈。」李白紀念館館長郭興隆說,目前館藏作品3000餘件,名家詩意書畫作品1000餘件,現場展出的60件作品是其中的精華。
展覽受歡迎 民眾仰詩仙
「從小就喜歡李白的詩,能一次見到這麼多名家創作的李白詩意書畫,感到非常高興。」5月19日中午,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孩,獨自在展場裡靜靜地欣賞,不時進行筆記和拍照。女孩說,她叫周琳淵,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她利用中午休息專程過來看展覽。
「這幾天,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這畫賣嗎?多少錢一幅?』」 展場現場負責人王某介紹,這些天,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有市民、有學生、有公務員,還有慕名而來的專家學者。王某說,5月18日,來了一對年輕夫婦,他們看中了畫家吳作人的作品《騰覆回轉》,非要出錢買。得知作品僅供展覽時,小兩口看上去非常沮喪。
「來來來,幫我拍一張,這非常有紀念意義。」5月20日上午,來了兩位彬彬有禮的先生,其中一位要記者幫忙拍照作紀念。據了解,這位先生名叫范揚松,家住台北市,是大人物知識管理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博士,還在多所「國內外」知名大學講學。聽說李白詩意書畫要進行全球巡展時,范揚松非常興奮,「一定要去台灣展出,台灣非常看中李白文化。」
保護傳承好 推動「走出去」
據史料記載,李白出生於四川江油,20多歲時遊歷到甘肅,足跡踏遍祖國的大江南北,覽盡祖國的名山大川。
「在江油流傳着有關李白的神奇傳說,至今仍影響着祖國的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郭興隆說,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至今,還有一條「磨針溪」在江油涓涓流淌,相傳李白的家就在溪邊。
近年來,江油先後策劃推出「國家級李白文化產業園」、「國際詩歌小鎮」、「中國詩歌博物館」等項目,並積極爭取「李白詩歌獎」永久落地江油。如今的江油,滿眼都是李白文化元素,遍地皆是李白文化符號。
「李白不僅是中國的偉大詩人,也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郭興隆介紹,作為李白故里,一方面,竭力保護、傳承李白文化,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讓李白文化「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