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鴻震博士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國際專業管理學會會長
政改方案將於本月十七日在立法會審議表決。關於政改的爭論,相信無論方案通過與否,都會隨着這次立法會期結束而暫時告一段落。筆者根據正常的邏輯推論與理性分析,一直對方案得到通過感到樂觀。事實上,方案通過是合情合理的事,否決方案對反對派議員沒有任何好處。但假如反對派議員當真投下反對票,否決了方案,今屆政府不會再提政改,今後香港民主可以往何處走,實在令人擔憂。中央政府已經表明「8.31」框架將繼續有效,選民不能「一人一票」選特首,輸的是真心想有普選的香港人。
自政府公佈政改方案以來,包括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內的政府官員多次落區宣傳方案,一直遭遇示威者狙擊。部分示威者為了表達不滿,竟然衝入中學生的頒獎典禮,騷擾參加活動的學生和家長,所作所為除了難以令香港市民接受,就連反對派的一些同路人也不認同相關做法。而反對派中的溫和派表達自己的意見,卻馬上被同儕口誅筆伐,溫和勢力無法發聲,也代表了不少沉默的大多數市民的意見被忽略同漠視。
「8.31」框架也許未算最理想的民主框架,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通過了起步方案才可繼續改善。不通過的話,民主永無起步的機會。香港的民主除了要考慮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憲制地位外,還必須兼顧香港的政治現實。事實上,直至上月底,負責政改的三位中央官員已經盡了最後努力到深圳,與包括反對派在內的立法會議員會面。當時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表示「8.31」框架一直有效,意思就是即使下次再提政改,也得從「8.31」起步,中央的立場不會改變。筆者認為,提名委員會在特首選舉中的把關角色至關重要,必須把少數對抗中央,意圖將香港變作獨立政治實體的人士篩選出來。政改方案一旦通過,在日後實踐的過程中自然有優化的空間,但不能讓反對中央的人當選特首這個原則底線,卻是一直有效,不動如山的。
相比起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由提名委員會選出兩至三名候選人,再開放予500萬人投票,這是香港達至普選的可貴機會。香港民主歷程三十多年,討論普選也達十多年,今年香港普選特首的政改方案終於出爐,但這些努力卻很可能會功虧一簣。自政改諮詢啟動以來,不少人對政改通過表示悲觀,筆者一直在唱反調,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但筆者並非盲目和魯莽地樂觀,而是勸喻大家務實地審視普選問題。假如方案真的被否決,天不會塌下來,中央立場也將始終如一。讓懷着普選夢的香港人失望的責任,自然落到那些投下反對票的議員身上,這是毋庸置疑的。還望所有投票的議員們,三思而後行,審慎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