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後患無窮:「佔」禍促極端化 錯事竟「合理化」


為何個別年輕人會採取激進行為辱罵及攻擊自己不喜歡的人物?香港心理學會會長鄭健榮認為,這是「佔領」行動的後遺症,令社會劃分了「支持」與「反對」的意見,意見被極端化(Polarization),昔日被認為是錯誤的行為也在「抗爭有理」前提下「合理化」;另一方面,年輕人也在這種社會分化中,發現只要抗爭是「集體行動」,可向社會示威、宣洩不滿之餘,個人也不需要為此負上責任。

「團體決策」淪無人負責

鄭健榮向本報解釋,社會對事件的對與錯一般都有明確準則,故一個人犯錯時,會有人指出其錯誤,「但當很多人一起犯錯,這是團體決策,責任有分散現象(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換言之,當個人自覺毋須承擔過失,對社會倘有不滿,便容易出現過激的「抗爭」行動。這解釋了為何早前會出現集體「反水貨」行動,以及嶺大學生會包庇樂隊大唱粗口辱警歌等激進行為。

他以嶺大粗口辱警音樂會為例分析,學生會成員一開始認同樂隊此舉是向警方「反擊」,以示對特區政府的不滿。當他們開始遭到社會各界狠批、接獲校長的警戒信,才不得不承認歌曲有冒犯性,迫使他們「向心靈受創的人道歉」,不過由於活動舉行地點是其「主場」,而獲得部分同學支持,故才會揚言日後仍會照做,以繼續宣洩不滿。

鄭健榮坦言,這種情況並不健康,結果只會令社會規範(Social Norm)變得模糊,令不少人以「抗爭有理」為藉口,將言語暴力、肆意攻擊他人等錯誤行為「合理化」,社會應予以警惕。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子優

相關新聞
憤青是如何「煉」成的? (2015-05-26) (圖)
後患無窮:「佔」禍促極端化 錯事竟「合理化」 (2015-05-26)
各界四式治「激」 要罰要教要溝通 (2015-05-26) (圖)
特寫:目睹罵母女擾民 反思「反水貨」 (2015-05-26)
特稿:「爛仔文化」校園肆虐 皆因社會德教淪落 (2015-05-26)
新興國「水浸」 「炒窗v藝術品 (2015-05-25) (圖)
近年中國買家大宗交易(部分) (2015-05-25) (圖)
生力軍全力「購殺」 拍賣行出招搶客 (2015-05-25)
收藏家新體驗 網上先租後買 (2015-05-25)
藝術品屢創天價 揭示貧富差距 (2015-05-25)
價格存「水分」 新末日博士:有可疑 (2015-05-25)
溫州「炒股大學」 學生零花錢 炒成公司老闆 (2015-05-25) (圖)
李莉:從門外漢變身股評師 (2015-05-25) (圖)
舊生唐晟:掌控資金流超億公司 (2015-05-25) (圖)
朱宏:在炒股中學習人生哲理 (2015-05-25) (圖)
話你知:溫大城市學院 (2015-05-25) (圖)
大陸引水 「解渴」金門 (2015-05-22) (圖)
晉江龍湖水質佳 30萬人飲用 (2015-05-22) (圖)
長年水荒 金門發展受掣肘 (2015-05-22) (圖)
特寫:「圍頭新娘」將飲上故鄉水 (2015-05-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