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寫:目睹罵母女擾民 反思「反水貨」


在外間煽動下,激進年輕人往往自命「正義」,縱使廣受批評也會冒出無數原因「合理化」自身不當之處,或者惡人先告狀一味訴說對制度或他人的不滿,意圖將自身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不過,當中也有個別人尚未完全迷失,仍保存反思之心,有曾多次參與所謂「反水貨」行動的青年就直言,經近距離圍觀蒙面示威者攻擊拖着行李箱的無辜市民,又無理地指罵一對母女,開始反思所謂「反水貨」行動的意義,也對自己沒有阻止有關荒謬行為感到不好意思。

在早前屯門的所謂「反水貨」行動中,一批蒙面青年四出滋擾驟眼看來「像」內地遊客的人。其間,一位帶着女兒的媽媽因為拖着行李箱,被眾人指罵走水貨。該名母親立刻打開載滿兒童書籍的行李箱以證清白,但一眾「反水貨」青年還是不理是非黑白繼續指罵,即使女童已被嚇得嚎哭亦不理會。

18歲的陳皓桓是當日有份圍觀的人之一,有關事件引起全城鞭笞,也引起了他的反思及惻隱。他早前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對於行動愈來愈「激」,見人拖行李箱就包圍指罵,甚至主動作出攻擊等,都令他和部分人認為應開始反思行動目標,例如爭取時應該「針對政策而非個人」。他亦坦言,對於自己當時沒有阻止一眾「同伴」指罵母女感到不好意思。 ■香港文匯報記者 甘瑜

相關新聞
憤青是如何「煉」成的? (2015-05-26) (圖)
後患無窮:「佔」禍促極端化 錯事竟「合理化」 (2015-05-26)
各界四式治「激」 要罰要教要溝通 (2015-05-26) (圖)
特寫:目睹罵母女擾民 反思「反水貨」 (2015-05-26)
特稿:「爛仔文化」校園肆虐 皆因社會德教淪落 (2015-05-26)
新興國「水浸」 「炒㷫」藝術品 (2015-05-25) (圖)
近年中國買家大宗交易(部分) (2015-05-25) (圖)
生力軍全力「購殺」 拍賣行出招搶客 (2015-05-25)
收藏家新體驗 網上先租後買 (2015-05-25)
藝術品屢創天價 揭示貧富差距 (2015-05-25)
價格存「水分」 新末日博士:有可疑 (2015-05-25)
溫州「炒股大學」 學生零花錢 炒成公司老闆 (2015-05-25) (圖)
李莉:從門外漢變身股評師 (2015-05-25) (圖)
舊生唐晟:掌控資金流超億公司 (2015-05-25) (圖)
朱宏:在炒股中學習人生哲理 (2015-05-25) (圖)
話你知:溫大城市學院 (2015-05-25) (圖)
大陸引水 「解渴」金門 (2015-05-22) (圖)
晉江龍湖水質佳 30萬人飲用 (2015-05-22) (圖)
長年水荒 金門發展受掣肘 (2015-05-22) (圖)
特寫:「圍頭新娘」將飲上故鄉水 (2015-05-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