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
我記得,二十多年前在台灣時,電影導演兼小說作家潘壘對我說過,人到老年,記得的事情常常是壯年時候已經忘記的片段,因為那些小時候發生過的事,都會在年紀大了之後,浮現在腦海,反而年輕時做過的事情,都記不起來了。
我記得,當年還在《香港聯合報》做事的時候,一位同事的父親不知去向,同事急得不得了,因為他父親患有老年癡呆症,自己離家後就聯絡不上。我們那時的辦公室在土瓜灣,他家也在土瓜灣附近。到了晚上,港島區筲箕灣的警署打電話到報館,問我們是不是有位老人走失了。因為那位同事的父親,什麼都記不得,口中只唸着三個字:聯合報。
這是我在看木村拓哉的新劇《I'm Home》時,忽然想起的往事。這部日劇,據說是木村今年創了最高收視的連續劇,看了兩集,發覺蠻有意思的,是講述木村飾演的男主角在回家的路上,途經一處工廠時,遇到突然的爆炸,治療了幾個月後,發覺自己部分記憶失去了。但他記得自己懂得烹飪,便回家做了一桌菜等太太回來,太太回來了,卻告訴他二人已經離婚了,他的家不在這裡,於是他記起自己還有第二個家。因為他身上有很多條鎖匙,便回到了再娶後的家,然後他開始逐步去尋找失去的記憶。
失憶,其實是不少推理劇常用的主題,靠着逐漸尋回的記憶,案情才真相大白。我通常比較不喜歡這類題材拍的電視劇,因為編劇可以故弄玄虛,愛什麼時候讓主人翁恢復記憶,恢復了哪些記憶,都可以隨心所欲。要結束了,記憶便全都恢復了。
其實,人的記憶都是片斷的,是零碎的。遇到什麼情況,引起怎樣的記憶,都不可知。有些記憶,在心中似乎隱隱然成形,但無論多費心去追想,都無法拼湊起來。但偶然發生的小事,那記憶卻鮮活地呈現。
記憶,誰會知道明天記得的是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