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殊的抗日戰場


放大圖片

■抗戰時,日本以宣傳畫形式作為宣傳工具美化佔領香港的行為。

在近代化以來的戰爭中,宣傳畫的作用不能小視。以中日兩國的歷史而論,從甲午戰爭開始,宣傳畫便開始在戰爭中被廣泛應用。以日本為例,宣傳畫當時起到了兩個作用,一是在當時的日本國內進行戰爭動員,渲染戰爭氛圍,以取得民眾對戰爭的支持,從而使得宣傳畫成為了一種精神動員的工具;另一方面,是針對外部而言,在甲午戰爭之中,日本的宣傳畫一方面將戰爭描繪成是「崇漢抑滿」的軍事行動,以此分化當時清國內部的滿漢關係,同時也透過對戰場環境和氛圍的描繪和敘述,向當時的西方列強進行輿論公關和宣傳。可以說,在甲午戰爭中,日本的輿論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清國則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這其中宣傳畫的作用不容小覷。

不過到了抗戰時期,情形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就日本而言,不斷以「大亞洲主義」等意識形態為其戰爭行為進行美化和辯護。而另一方面,經歷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以及無數的民間抗日救亡運動和全國精神總動員,中國的精神戰力方面,已經與甲午戰爭時期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藝文宣傳方面,也不再好似甲午戰爭時期那樣處在被動挨打的局面中。不少類似黃紫霞這樣的藝術家,都自發用自己的畫筆或是各種藝術形式,服務於抗戰。可以說,抗戰文藝,既是一種文藝的形式,也是一種抗戰的形式,是特殊的抗日戰場。

相關新聞
漫筆畫出救亡情--黃紫霞與他的抗敵漫畫探尋記 (2015-07-20) (圖)
《一月漫畫》見證抗戰滄桑史 (2015-07-20) (圖)
特殊的抗日戰場 (2015-07-20) (圖)
「大媽舞」風波之後的文化探尋 (2015-07-06) (圖)
大媽起舞 引發「本土文化」的詮釋爭議 (2015-07-06) (圖)
旺角行人專用區:街頭演藝天堂 (2015-07-06) (圖)
香江水香山情 共話淵源談未來 (2015-06-22) (圖)
中山:歷史與現實交匯的文化名城 (2015-06-22) (圖)
記者手記:思索在地文化與發展的新定位 (2015-06-22) (圖)
紀念勝利七十載 盡顯當年壯士情 (2015-06-08) (圖)
廣東軍民 抗戰貢獻多 (2015-06-08) (圖)
「亞洲主義」被用以侵略宣傳 (2015-06-08) (圖)
湘昆傳承路艱辛 恐餘音難續 (2015-05-25) (圖)
精湛國粹 震撼港生 (2015-05-25) (圖)
雖政府扶持 復甦路仍遙 (2015-05-25) (圖)
革命洪流親恩在 歲月年輪歷史留 (2015-05-11) (圖)
奔波中的家庭與親情 (2015-05-11) (圖)
督海關、任公使、治水患 (2015-05-11) (圖)
駛過歲月軌道的香港文化「列車」 (2015-04-27) (圖)
深圳:街頭表演者需持牌上崗 (2015-04-2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