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有着豐富的街頭表演文化
不過,今次衝突的另一個焦點,便是近年來在香港社會話題度較高的「本土文化」的問題。在本港激進派看來,「大媽起舞」完全是一個來自中國內地的文化形態,似乎與香港本地文化毫無關聯,甚至在部分抗爭人士看來,「大媽起舞」乃是內地文化對香港文化的「入侵」。實際上,相關問題已經在近幾年的社會事件中被不斷加以討論。例如,未來的中文教學語言,究竟應該是廣東話還是普通話,其爭論早在數年前便已經展開,而且爭論的意識形態化、泛政治化色彩也越來越重。
曾有本地學者表示,「本土」一詞並非是一個完全封閉的概念,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地方討論「本土」的內涵,完全不能夠忽視香港社會本身所具有的人口與社會特點:流動性,開放性,不斷的南來群體。持此種觀點的學者認為,香港社會今日本身所具有的一種社會樣貌,與過去百多年以來不斷的南來群體密不可分。從早期的知識分子南來,到後來的大眾階層的南來,都構成了香港社會不斷的流變歷史。
因此,持此類觀點的人士認為,香港社會若真是要探討「本土」一詞的概念內涵與外延,便不能夠忽略一個重要事實:香港的「本土」,從歷史的角度看,便一直是與南來密不可分的,故而「本土」或是與之相關的語匯,不能夠是一個封閉體,而應是一個開放、多元和包容的概念,這也是移民社會本身所具有的重要特徵之一。
數日前,曾有立法會議員也針對發生在旺角行人區的衝突而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觀點: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模式,在合理合法的空間舉辦活動,乃是自由,他人應當予以尊重。這樣的表態,其實也呼應了移民社會多元化的特質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