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媽起舞 引發「本土文化」的詮釋爭議


放大圖片

■香港有着豐富的街頭表演文化

不過,今次衝突的另一個焦點,便是近年來在香港社會話題度較高的「本土文化」的問題。在本港激進派看來,「大媽起舞」完全是一個來自中國內地的文化形態,似乎與香港本地文化毫無關聯,甚至在部分抗爭人士看來,「大媽起舞」乃是內地文化對香港文化的「入侵」。實際上,相關問題已經在近幾年的社會事件中被不斷加以討論。例如,未來的中文教學語言,究竟應該是廣東話還是普通話,其爭論早在數年前便已經展開,而且爭論的意識形態化、泛政治化色彩也越來越重。

曾有本地學者表示,「本土」一詞並非是一個完全封閉的概念,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地方討論「本土」的內涵,完全不能夠忽視香港社會本身所具有的人口與社會特點:流動性,開放性,不斷的南來群體。持此種觀點的學者認為,香港社會今日本身所具有的一種社會樣貌,與過去百多年以來不斷的南來群體密不可分。從早期的知識分子南來,到後來的大眾階層的南來,都構成了香港社會不斷的流變歷史。

因此,持此類觀點的人士認為,香港社會若真是要探討「本土」一詞的概念內涵與外延,便不能夠忽略一個重要事實:香港的「本土」,從歷史的角度看,便一直是與南來密不可分的,故而「本土」或是與之相關的語匯,不能夠是一個封閉體,而應是一個開放、多元和包容的概念,這也是移民社會本身所具有的重要特徵之一。

數日前,曾有立法會議員也針對發生在旺角行人區的衝突而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觀點: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模式,在合理合法的空間舉辦活動,乃是自由,他人應當予以尊重。這樣的表態,其實也呼應了移民社會多元化的特質要求。

相關新聞
「大媽舞」風波之後的文化探尋 (2015-07-06) (圖)
大媽起舞 引發「本土文化」的詮釋爭議 (2015-07-06) (圖)
旺角行人專用區:街頭演藝天堂 (2015-07-06) (圖)
香江水香山情 共話淵源談未來 (2015-06-22) (圖)
中山:歷史與現實交匯的文化名城 (2015-06-22) (圖)
記者手記:思索在地文化與發展的新定位 (2015-06-22) (圖)
紀念勝利七十載 盡顯當年壯士情 (2015-06-08) (圖)
廣東軍民 抗戰貢獻多 (2015-06-08) (圖)
「亞洲主義」被用以侵略宣傳 (2015-06-08) (圖)
湘昆傳承路艱辛 恐餘音難續 (2015-05-25) (圖)
精湛國粹 震撼港生 (2015-05-25) (圖)
雖政府扶持 復甦路仍遙 (2015-05-25) (圖)
革命洪流親恩在 歲月年輪歷史留 (2015-05-11) (圖)
奔波中的家庭與親情 (2015-05-11) (圖)
督海關、任公使、治水患 (2015-05-11) (圖)
駛過歲月軌道的香港文化「列車」 (2015-04-27) (圖)
深圳:街頭表演者需持牌上崗 (2015-04-27) (圖)
記者手記:空間與情感的文化突破 (2015-04-27) (圖)
叮叮車,「慢」在舊香港的情懷中 (2015-04-13) (圖)
電車見證的香港史 (2015-04-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