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富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如何從「希債危機」中汲取教訓?


山西省政協委員、特許測計師、中國房地產估價師 張宏業

在古代西方,首推希羅文化,希臘跟羅馬是古代歐洲齊名的文化發祥地。今天的希臘,人口約1千萬,國土面積13萬平方公里。經濟規模居於歐洲諸國較後位置:GDP為2,071億美元,歐元區排第十名,人均GDP更低見1.8萬美元,歐元區倒數第四。最為嚴重是全國平均失業率25.6%,為歐元區最差的,而且青年一代失業率更高見60%以上。近年來,希臘錄得史上最嚴重的人才外流潮,自2010年起,25歲以上因找工作而離開人數年年遞增,從不足2萬人到2014年的6.1萬人,使到該國踏進「超高齡社會」,現時老年人口已佔上總人口20%以上,對疲弱經濟帶上沉重的負擔!

「超高齡社會」福利支出巨

希臘的巨大財赤根源是龐大的社會福利支出,2013年該板塊已吃掉35%全國財政預算,當中退休金開支更佔上25%,只有約10%花在正常社會福利上的。貧窮社會催生左派民主政治,當權政客大多是帶了民粹主義的腦袋,對進行退休金制度完全迴避。自從一九八四年起,支付退休金的國家社會安全基金年年赤字,去年希臘雖有270億歐元年金支出,卻只有不到100億歐元進賬,情況陷於失控。

根據IMF估計,希臘現時總債務佔GDP已高達180%,並於兩年後達到200%,遠高於歐債危機開始時的127%,屬「無法持續」的高水平。如果IMF真正退出協議的860億歐元援希新協議,則歐元區各區便要「硬啃」164億歐元缺口,可能令協議胎死腹中。

現時歐洲各國經濟強弱已經立見!眾多拉丁語系國家都走上經濟困難路,今年財政赤字佔GDP比率,希臘佔3.6%、葡萄牙佔3.1%、西班牙4.6%,連歐元區「老二」的法國也達3.8%,以歐元體系定下財赤佔GDP比率不得超過3%,盡皆破表,自然增加市場對其加速抽資及減少再投資的可能性。反觀非拉丁語系的歐洲諸國如德國、英國、瑞士、北歐諸國,財政赤字仍然受控,這正說明為何對希臘財政危機中「德國強硬、法國寬鬆、英國不理」的分裂局面,將進一步削弱歐洲一體化的前景。如果美國今年內履行加息承諾,全球息口升溫肯定加速歐洲國家(特別是財困的)公債殖利率上升,對歐洲各國經濟「雪上加霜」,復甦之路變得「遙遙無期」。似乎放在歐元區央行可行之路只是加碼QE的手段,歐元變得愈不值錢了!

希臘經濟困局令到國內「百業蕭條」。為了支撐龐大退休金支出,政府只有盡量減少其他公共開支,包括維持國家經濟持續增長的經濟發展、政府人事、健康、環境保護、教育等等,使國內經濟陷於停頓。又因為國家缺乏現金儲備,希臘已實行國民每天只能於ATM機提取60歐元,國民只有減少不必要消費,所有消費/零售、食肆/娛樂行為同樣受災,經濟活動立時停止!

在減退支出外,國家會增加所得稅及其他稅費,並且減少對企業聘任年青人的補助金,企業只有裁員,減少僱用年青人,令新生代失業率高據不下,加速外逃速度。再者,政府缺乏效率,未能有效振興經濟,對國民逃稅執法乏力,經濟困境加速外資逃出,經濟重回正途成為「遙不可及」了!

希臘勢成歐洲各國附庸國

「希臘破產」說明了什麼呢?經濟困局變成政治惡性循環。國民貧窮使左派政客抬頭,民粹主義有增無減,政客為了取悅年老選民,不敢對退休金及社會福利制度改革,年年淘空國家庫房,令國家走上絕路。如果真的「照單全收」歐洲央行援希新方案,意味債權人已變相「接管」希臘的經濟主導權,成為歐洲各國的附庸國。

大中華區應續留住年青代

希臘的經濟慘淡下場也對亞洲各國響起警號!尤其是我們身處大中華地區。中國含港澳特區仍處身於經濟上升週期,全拜中國年GDP增長約7%所賜,但是台灣地區則經濟情況放緩。

不能否認,大中華地區進入高齡社會,未來二十年更日趨惡化,社會福利開支及退休金負擔有增無減,各地政府必會優化退休金制度,達到長期收支平衡。政府們必須維持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吸引外資流入,有效留住年青代,使到政府財政運作健康,避免歐債危機本地上演。但是亞洲其他各國經濟實力較為脆弱,又正受到外國政府不斷挑動,大中華政府必須小心,適時提供援助,使亞洲區經濟免卻經濟衝擊。

文匯報於上周二以「希債血償、賣產投降」對希債危機作重點報道,「一針見血」地道出解決方案精要之處。讀者應從每次危機中汲取教訓才可免再犯下同樣錯誤,並當在投資活動中引以為戒,增加每次取勝的或然率!筆者祈望希債危機最終解決,世界經濟重拾正軌,大中華地區繼續發展,人民生活富足!■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
百家觀點:次季數據持平 候A股跌後影響浮現 (2015-07-21) (圖)
伊朗制裁解除 油價下行壓力大 (2015-07-21) (圖)
中央後救市時代惹關注 (2015-07-21) (圖)
A股進入震盤築底期 (2015-07-21)
如何從「希債危機」中汲取教訓? (2015-07-21)
財經述評:內地銀行監管正在國際化 (2015-07-17)
百家觀點:耶倫證詞鞏固加息預期 (2015-07-17) (圖)
六投資策略應對動盪市 (2015-07-17)
韓股投資價值正在浮現 (2015-07-17)
「土十條」將落地 環保業前景佳 (2015-07-17)
為何供應多樓價仍升? (2015-07-17)
百家觀點:債台高築全是希臘的錯? (2015-07-14) (圖)
熱點透視:亞洲通縮風險增 需印鈔挽狂瀾 (2015-07-14)
A股最艱難時刻應已過去 (2015-07-14) (圖)
漸去槓桿 A股發展更健康 (2015-07-14)
歷史看今天 股災後樓災到嗎? (2015-07-14) (圖)
財經述評:美市中概股退市回歸路漫漫 (2015-07-10)
百家觀點:滬港兩市變化急 以學習心態應市 (2015-07-10) (圖)
英國第二大港口第四季營運 (2015-07-10)
股災料對港樓市衝擊有限 (2015-07-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富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