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Christy
當年電視劇《天與地》人食人一幕,引來爭議,劇集大膽的意識雖然叫師奶吃不消,卻深得年輕人喜愛,更被喻為是近年少見的「神劇」。倘若短短幾秒的食人鏡頭便讓人毛骨悚然,那麼即將上映的《進擊的巨人》則顛覆你對人類命運、為生存不斷抗爭的想像。
《進擊的巨人》由漫畫家諫山創創作,2009年在《別冊少年Magazine》連載,至今已出版了十七冊單行本。由於內容建基在架空的世界觀上,巨人吞食人類亦頗有話題性,吸引讀者追看,漫畫至今已累積超過四千萬冊銷量。2013年諫山創接受訪問時,便透露已構思好結局,如今電影先行為故事畫下句點,未知讀者能否接受?
《進擊的巨人》故事其實很簡單,高城內的人與城牆外的巨人鬥個你死我活,人類在巨人面前顯得極其渺小,巨人輕易撕吞肉身,而這場殺戮亦喚起一眾年輕人的反叛精神,為了擊倒巨人、保護至親而加入軍隊,奮身一搏。《進擊的巨人》本身只是短篇漫畫,當年諫山創投稿後竟被選為「Magazine Grand Prix」比賽的優秀作品,兩年後講談社編輯建議他改為長篇故事,在漫畫雜誌上連載。相比其他入行無門的漫畫家,諫山創非常幸運,漫畫極受歡迎,更發行多個語言版本,而他今年不過二十九歲。
諫山創在漫畫中展現了人類為了生存,不得不與巨型生物對抗,當中的無助、恐懼,可想而知。而這不禁讓人想起年初上映的《寄生獸》,此片同樣以異獸侵入地球威脅人類為題,刻劃人類命運。此類電影雖然走科幻路線,但容易對應現實,不少人甚至將巨人、寄生獸聯想成軍國主義、極權領導人等,而諫山創亦不排斥這種理解方式,指漫畫中的巨人、兵團都代表着不同想法的人,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負責執導電影的樋口真嗣對漫畫極感興趣,早於第二本單行本推出時,已被封面的巨人吸引,而他又覺得書中人類用來對抗巨人的機械裝置設定十分好玩,就有了拍電影的想法。初時,他打算用CG處理巨人的畫面,但為了營造令人恐懼的巨人,他不辭勞苦,造出超大型人偶,加上利用縮微模型去特攝,設計出震懾人心的視覺效果。
與一般的改編作品不一樣,《進擊的巨人》電影版在城牆、巨人、人類這個框架下,故事有了不一樣的發展。這也是原著作者諫山創的想法──呈現一個與原著不一樣的故事。所以電影裡,各個角色的牽絆、與巨人的鬥爭、情節設定等,都與原著有明顯差距。
這樣的改動或許稍為冒險,但創作人的勇氣與用心,卻值得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