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及資深測量師 陳東岳
市建局新一輪「需求主導」先導計劃重建項目截止申請,共計收到77份申請,較對上一輪增加五成。雖然市建局提高了新一輪申請的門檻,但申請宗數卻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幅上升,或許提升門檻反為激發起小業主的群體團結性,眾志成城的去推動達至80%或以上的業權份數,始能完成遞交申請書的基本要求,上述宗數亦反映市區舊樓小業主對改善居住環境的渴求。
市建局市區更新目標的(d)項為「將破舊失修的樓宇重建為符合現代標準而又設計環保的新式樓宇」,而「需求主導」重建模式是2011年《市區重建策略》的其中一項,讓業主們自行向市建局申請納入有關計劃。根據市建局網頁所載,新一輪「需求主導」計劃的主要申請資格為:一、聯合申請業主於申請地盤內每一地段擁有不少於80%(之前為67%)不分割份數業權;若同一業主在某地段擁有不少於20%不分割份數業權,該名業主必須是其中一名申請業主;二、申請地盤內的所有樓宇被界定為「失修」或「明顯失修」;及三、申請地盤內地段的總面積不可少於700 平方米(之前為400平方米)。
市建局並非所有申請的項目都能夠接受,樓宇狀況是否「破舊失修」所佔考慮比重為50%(之前為30%)。另外,為維持先導計劃的可持續性,市建局在考慮這類項目時,會加入財政考慮,以及其他因素如實施可行性及地盤的發展契機等。經嚴格篩選後,獲選項目會被納入市建局2016/17周年業務計劃,然後呈交財政司司長批准。
相信「財務考慮」會是最難過的一關,一般市區舊樓如果佔地超過700平方米(即7534.8平方呎),為何私人發展商沒有興趣併購重建,估計會是多層大廈,其可重建樓面面積已經被用盡或接近用盡(甚至在現行建築條例下,重建後樓面面積比當年依舊例所建的原建築物更少)。當進行財務可行性分析時,重建後所得收益與發展成本比對,利潤不多甚至是負數,即是從商業考慮,無利可圖,於是沒有私人發展商願意插手。
但該樓宇的確破舊,小業主們渴望改善居住環境,惟有把握住市建局這個「需求主導」計劃的機遇。表面上地盤面積門檻加大到700平方米以及業權份數最少80%是加大了難度,但相信這亦激發起小業主們奔走相告,發動左鄰右里去簽名,以達致符合新申請門檻。
在新樓設計上來說, 視乎地盤形狀,一般700平方米或以上的地盤,比較400平方米的或會更易剪裁,而且樓宇實用率或會較高,有利於總重建值的評估。市建局最後能夠接納多少個新一輪「需求主導」項目,仍視乎每個項目的財務可行性,筆者希望見到新一批項目最少能夠打和,甚至只會有少量虧本,否則一般情況下,要求市建局做大量明知虧本項目,只會令該局的資金流更形緊絀,難以維持長期營運。■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