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 記者 楊佩韻 ) 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出爐,中國內地全球排名繼續維持在第廿八位,成為全球主要新興市場中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繼續領跑其他金磚國家。報告認為,內地在普及基礎教育、公共衛生、投資基礎設施等領域,表現出較高水平,反映其已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不過報告認為,部分經濟體或在下一次全球性經濟動盪中,陷入更深重、長期的困境,建議各國要推行長遠的結構性改革,未雨綢繆。
倡創新及增內需提競爭力
是次報告撰寫人之一奧利弗.卡恩表示,中國內地經濟基礎總體來說非常強健,如在普及基礎教育、公共衛生、投資基礎設施等領域,表現出較高水平。這成果不僅對中國內地未來成為一個全球製造業中心,有着重要意義,亦是未來發展建設的寶貴資產。
不過,報告認為,中國內地面對生產成本增加及人口老化問題,在過去6年的競爭力停滯不前,建議中國內地借助創新及內部消費提高競爭力。
報告認為,亞洲經濟體在面對諸多挑戰和顯著區域內差異,競爭力整體向好,新加坡、日本、香港仍穩定在全球十強行列。印度亦停止連續五年的下滑勢頭,全球排名升至第五十五位。
另外,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催生全新的行業與經濟模式,或令現有的行業及模式快速衰落。他認為,各國要在新經濟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如重視促進生產力增長及人才培訓等方面,未雨綢繆,否則會陷入更深重、長期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