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周浩鼎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佔領」事件以失敗告終,後遺症卻甚深,有政界領袖感歎「unfriend潮」雖然漸退,卻演變成政治形態或意識形態的分歧,凡事都被政治化,過往港人包容及尋找共識的精神現變得蕩然無存,結果大大拖慢了立法會的議事效率,民生福祉被置於不顧。
周浩鼎:曾與友爭執終互諒
持續79日的非法「佔領」行動早已結束,但災難性影響至今仍在。當時敢於講出真心話的政界人物首當其衝,故感受特別深刻。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回想這段黑暗日子,感歎當時的確是「友誼大考驗」的艱難時期,因非法「佔領」行動讓社會全面撕裂,多少人被迫站在刀鋒口上,「分黨分派」。
一直堅持反對「佔領」的他承認,自己曾與個別朋友發生爭執,但衝動過後,雙方尚算能回復冷靜。他在事後主動向朋友伸出友誼之手時,朋友大都受落,也互相諒解、尊重對方立場。他又認為,「佔領」行動的中後期,不少原先抱着支持或同情態度的巿民,都開始反思這個行動對社會造成多少破壞,明白不值得再繼續「盲撐」違法行為,甚至賠上珍貴的友誼。
據周浩鼎觀察所得,近期社會在政治形態或意識的分歧卻是前所未有的嚴重,「部分反對派將所有民生事務全部政治化,原因到頭來只是一句『不信任政府』,將大眾民生福祉置於不顧。」結果,創科局的成立、低收入家庭津貼及高鐵等重要議題,屢次遭反對派無理拖延,根本就是非法「佔領」行動帶來社會分化的後遺症。
顏汶羽:噓國歌反映歪風
面對「非黑即白」的風潮,青年民建聯主席顏汶羽就慶幸自己身邊有一班懂得包容的理性朋友。雖然各人政見並不相同,但都明白和而不同的文明精神,不會為政治立場不同而賠上友誼。不過,顏汶羽透露,身邊的確有不少朋友無辜遭殃,不僅當時因政治理念不同遭「unfriend」,事後即使嘗試主動聯絡對方,仍遭決絕回覆,關係至今仍未修補,他亦替友人感到可惜。
顏汶羽認為,真正的民主精神在於社會可達至和而不同,各自有表述政見的自由,這同時也是香港這個多元城市的可貴之處;不過,非法「佔領」行動讓它蕩然無存,過去的中間溫和派盡遭抹殺,如今任何事件都被人政治化看待,對立雙方互相指責,共識、妥協不復存在,實在可悲。
他以最近香港球迷集體噓國歌事件作例,指足球賽事播國歌乃正常不過的事情,放諸世界亦無不妥,但一部分人卻硬要把運動比賽扭曲為政治活動,「某程度說明香港社會撕裂情況嚴重,在非法『佔領』行動過去後仍然惡劣,假如以『佔領』行動作分界線觀察整體社會狀況,差別尤其明顯。」
對於非法「佔領」行動引致的非友即敵之社會狀況,顏汶羽認為問題在於部分人習慣接受單一、片面資訊,思考模式自我,不願聆聽相反意見,呼籲社會大眾作出判斷前宜先掌握全面資訊,避免武斷地解讀事件,更不應為了政治意見而影響日常生活,令「unfriend潮」延續下去,「不如主動釋出善意仲好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