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英國某中學與中國教師合作,讓英國學生接受中國老師的授課,進行為期四周的中式教學實驗課程。在明珠台看到其中一集《中國教師決戰英格蘭》,來自中國名校的教師,雄心勃勃要把中式教育帶到英國,文化的差異帶來的碰撞,確實是很有意思的探討。
在上課的初期,中國教師以中國教學法,帶領學生進行升旗禮,以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但英國學生對莊嚴的升旗禮不感興趣,對住英國國歌國旗,可謂「無厘神氣」。
中國教師除了教學科知識外,也重視修身培養,比方儒家思想的守規矩、尊重權威、尊重父母,老師要求學生調整自己去適應社會;但英國孩子就不認同父母永遠是對的,強調應該做回自己。
在學科教育上也有差異,中國教師教英語,文法一絲不苟,但英國孩子就最討厭文法,認為自己母語是英語,管它什麼現在式、過去式、過去進行式......。
在實驗課程的中段,英國學生對中國教學法產生抗拒情緒,紀律全失控,猶如電影《逃學威龍》一樣,課堂秩序混亂,老師無法教學。
中國教師認為,英國學生學習水平低於預期,與同齡中國學生比較,中國學生成績明顯優勝。中國學生深信知識改變命運,有很強的學習意慾,勤力的學生居多;而英國學生因為有國家的福利保障,接受的是免費教育,上學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給比了下去,那是輸在學習態度。
一位中國教師在家長會上的一番說話,令英國家長為之動容。她說自己來自農村,父親臨終前說,他留給三個女兒的最寶貴的財產,就是知識、資歷,還有在艱難中生存的能力。英國人在國家福利的護蔭下,知識和資歷,理所當然唾手可得,甚麼「艱難中生存的能力」,相信也無法想像和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