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團新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當代中國叢書贈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放大圖片

■賓主主持當代中國叢書捐贈剪綵儀式。 邵萬寬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邵萬寬)香港被視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及吸收新知識的國際都會,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增進青年對國家的了解,社會賢達梁世華、蘇文郁、陳婉華、羅蕙英等向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捐贈《當代中國叢書》,贈書儀式昨日在該校圖書館舉行,前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中華廠商會會長李秀恒蒞臨主禮,並與學生分享閱讀樂趣。

《當代中國叢書》系列作為第一部全面記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的大型圖書,從1983年正式部署編寫工作,至1999年基本告竣,歷時16年,超過10萬人參與,其中包括各方面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1999年,《當代中國叢書》獲得「中國國家圖書獎」。2009年,該叢書國際版出版,分152卷210冊,總計1億字,插圖3萬幅。叢書全套分23大類,如政治社會、群眾團體、對外交往、經濟、交通通信、科技、國防與軍事等。

陳新滋:好書應贈學子

陳新滋致辭認為,《當代中國叢書》是一套很好的書籍,自古有「寶劍贈俠士、紅粉送佳人」的說法,好的書籍要送給學者,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是收藏《當代中國叢書》的首間香港中學。他笑言,如果自己小時候能閱讀到一套同樣書籍的話,對中國的認識將比現在更多。他強調,作為香港人,如果對中國國情不熟識的話,將來有很多機會都不能把握好,甚至做錯決定。他希望學生可以多參閱、參考,學以致用,真正了解中國。

李秀恒勉效仿屠呦呦

李秀恒指,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由翻閱千年古籍得到啟發,研究出青蒿素醫治瘧疾,說明書籍的價值所在。他表示,隨着時代的轉變,求知識的途徑有很多,但書本起到很大的作用。他透露,自己會天天翻書尋找和自己興趣相關的資料,享受箇中樂趣。

相關新聞
甬港聯誼會歡慶35周年 (2015-10-13) (圖)
李達三榮獲大紫荊 寧波鄉會設宴祝賀 (2015-10-13) (圖)
當代中國叢書贈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2015-10-13) (圖)
「一國兩制」研討會澳門開幕 (2015-10-13) (圖)
文娛會義工遊前海佛山 (2015-10-13) (圖)
澳博招待特奧學員 遊十六浦3D奇幻世界 (2015-10-13) (圖)
中藥業協會理監事就職慶國慶 (2015-10-13) (圖)
王志民晤專資會訪京團 (2015-10-12) (圖)
南北行公所國慶宴 李歡致辭 (2015-10-12) (圖)
安全審核員及查核員協會賀國慶 (2015-10-12) (圖)
茂名鄉總遊蘇州學兵法 (2015-10-12) (圖)
廣東社總九龍西秘書義工同樂 (2015-10-12) (圖)
駐京辦主任傅小慧訪甘肅 (2015-10-12) (圖)
潮汕光榮《陳偉南》紀錄片開拍 (2015-10-10) (圖)
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廈門揭幕 (2015-10-10) (圖)
許曉暉新總講文藝四大願景 (2015-10-10) (圖)
福建鄉會接待劉凡陳冬一行 (2015-10-10) (圖)
潮商互助社換屆 陳賢豪蟬聯理事長 (2015-10-10) (圖)
亭江聯誼總會理事就職 (2015-10-10) (圖)
潮屬社總「潮州節」萬人同樂 (2015-10-0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團新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