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思旋天地:「一帶一路」下香港機遇(一)


思旋

由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提出後,受到國內外的歡迎,香港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做好國家與世界各地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是為當下最重要的議題。隨着「一帶一路」愈成熟,精通外語的人才需求會愈發增加,香港可以好好發揮在港少數族裔人士的力量,使得精通外語的他們,得以有用武之地。香港是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得到《基本法》保障,第三章第二十四條(四)「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並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國籍的人」可享有居留權。有此優越環境,香港從來都是中西文化華洋集處地方,吸引不同國家的人落地生根。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少數族裔人士》,全港大約有四十五萬少數族裔人士,當中約三十五萬參與經濟活動人口,扣除二十五萬在港家庭傭工,全港大約有九萬五千少數族裔工作人口。從職業劃分少數族裔人口分析,74.2%的少數族裔工作人口是從事「雜項社會及個人服務」,其次是「進出口、批發及零售業」(6.2%)及「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業」(4.1%)。由此可見,香港普遍少數族裔人士,特別是東南亞或中非國家人士,從事管理層或專業人員並不多,除了本土服務業外,進出口、批發及零售業香港有相關人才。要改變現況,我們應向三個重點着手:首先,雖然少數族裔人士居住在香港,但他們只限熟悉香港本土及西方文化,對中國國情的了解不深,因此,我們應加強他們對《基本法》及國家的認識,讓其發揮所長。其次,如少數族裔人士在港讀書,廣東話為他們主要學習的中文語言,應加強他們認識普通話;最後,要更加拓廣少數族裔人士修讀專上科目,持續進修。

相關新聞
百家廊:「低頭族」 (2015-10-22)
思旋天地:「一帶一路」下香港機遇(一) (2015-10-22)
隨想國:餐館服務員 (2015-10-22)
琴台客聚:優雅是一件很難的事 (2015-10-22)
七嘴八舌:喝好啡茶的秘訣 (2015-10-22)
翠袖乾坤:兒子要出走 (2015-10-22)
獨家風景:創作人的想像力 (2015-10-22)
百家廊:女人生孩子這件事兒 (2015-10-21) (圖)
琴台客聚:舉重若輕 (2015-10-21)
生活語絲:悲從中來 (2015-10-21)
天言知玄:「怨婦」開竅記 (2015-10-21)
鵬情萬里:史上最成功的爹 (2015-10-21)
翠袖乾坤:勁讚:李亞鵬做得好 (2015-10-21)
路地觀察:真正的「藥效」 (2015-10-21)
百家廊:沒有時間老 (2015-10-20) (圖)
聊易談經:觀卦 (2015-10-20)
思旋天地:鄭穎芬北嫁音樂家劉瀚聰 (2015-10-20)
發式生活:科技進步的好處 (2015-10-20)
見多識廣:「民國大總統」萬花筒 (2015-10-20)
翠袖乾坤:新聞人物 (2015-10-2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