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旋
由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提出後,受到國內外的歡迎,香港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做好國家與世界各地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是為當下最重要的議題。隨着「一帶一路」愈成熟,精通外語的人才需求會愈發增加,香港可以好好發揮在港少數族裔人士的力量,使得精通外語的他們,得以有用武之地。香港是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得到《基本法》保障,第三章第二十四條(四)「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並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國籍的人」可享有居留權。有此優越環境,香港從來都是中西文化華洋集處地方,吸引不同國家的人落地生根。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少數族裔人士》,全港大約有四十五萬少數族裔人士,當中約三十五萬參與經濟活動人口,扣除二十五萬在港家庭傭工,全港大約有九萬五千少數族裔工作人口。從職業劃分少數族裔人口分析,74.2%的少數族裔工作人口是從事「雜項社會及個人服務」,其次是「進出口、批發及零售業」(6.2%)及「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業」(4.1%)。由此可見,香港普遍少數族裔人士,特別是東南亞或中非國家人士,從事管理層或專業人員並不多,除了本土服務業外,進出口、批發及零售業香港有相關人才。要改變現況,我們應向三個重點着手:首先,雖然少數族裔人士居住在香港,但他們只限熟悉香港本土及西方文化,對中國國情的了解不深,因此,我們應加強他們對《基本法》及國家的認識,讓其發揮所長。其次,如少數族裔人士在港讀書,廣東話為他們主要學習的中文語言,應加強他們認識普通話;最後,要更加拓廣少數族裔人士修讀專上科目,持續進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