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
內人在九龍油麻地發現一間北方小館有賣刀削麵,我家三人便在周末前往一嚐。甫一坐定,內人就先點了她愛吃的刀削麵和酸辣粉,然後再問女服務員有什麼好吃的介紹一下。女服務員如數家珍般一道道唸出,我們聽着覺得不錯的,便說好,然後女服務員就像唱歌似的向着廚房唸出菜名。結果是,小吃點太多,好幾樣都打包帶回家。
想起小時候隨長輩到飯館吃飯,長輩唸着想起的菜名時,服務員會一一記在白紙上,等菜點完之後,服務員會說菜太多了,恐怕吃不完。於是長輩便會問建議刪掉哪幾道?服務員會即時提建議,長輩都會欣然點頭。
如今的服務員,哪管食客點多少菜?反正吃不完可以打包嘛,所以隨便客人點多少菜都不會作出提點。而且希望客人點愈多愈好,最好還是專點貴價的菜。記得剛從台灣回香港時,台灣的長輩來港,我們到一家知名的飯館吃飯,還未坐定,服務員就趨前向我們推介有些什麼好菜,不外是鮑魚、魚翅之類的貴價菜,讓我們感覺很不爽。
我記得前陣子在看李開周著的《宋朝飯局》時,有一篇專門談宋朝服務員的,題目是《服務員比廚師更重要》。裡面說到,開飯館嘛,廚師的手藝自然重要,但宋朝卻是服務員比廚師更重要,因為飯館裡當日有些什麼特色菜,哪些菜會沒有,推薦的是什麼菜,靠服務員全都記住。服務員還會察言觀色,穿什麼衣服來的,一同來的是什麼人,判斷後會向客人推薦哪些菜。不會像我和台灣長輩來港時一味推薦貴價菜般,讓食客感覺不舒服。
現代是往錢看的時代,能夠觀察食客穿着判斷該吃多少錢的菜的服務員,已經在飲食行業絕跡了。現在不少餐館的服務員,不給食客臉色看,已經是服務不錯了,像宋朝的服務員能夠背出菜單的,已經絕種了。現代食肆,有些進去後,菜單不是扔給客人的,就可以考慮再光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