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斷斷續續地看了翡翠台的《張保仔》(本周末大結局),坦白說,我是衝着張保仔的大名而來的,不太明白為何冠以台慶劇?宣傳大陣仗,令人有期望,但卡士陣容和演技的吸引力似乎跟不上,兩位女主角除了樣子可愛外,演技實在太嫩,反給演藝畢業生黃智雯飾演的名妓大配角搶了鋒頭。
雖然歷史上確有其人其事,但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可以添油加醋再創作,結果,天馬行空的編劇想出個穿梭時空的劇情:受西洋教育的現代女警長黃娣妹(戲稱皇帝妹)在一次乘艇出海追捕大賊時,被水龍捲捲到半空高速旋轉,隨即跌入了時光隧道,身上帶着一部智能手機......
結果,回到清朝嘉慶年間,先在混亂中被海盜張保仔抓去,又在海戰中被虛構的十一貝勒繳獲,於是,這位現代女子就憑着手上那部可以上網搜索資料的手機,不但找到自己的祖先,還利用這些未來資料發揮作用,這位天真中不失聰慧的女子不但屢避險境,還譜寫了兩段此生無憾的愛情......真虧創作者想得出來,古為今用,華洋交錯,老套的三角戀,很香港,也很市場化。
有人批評編劇胡亂竄改歷史,故事生搬硬造,不合邏輯云云。我覺得有趣,為什麼要那麼執着於歷史,教科書上的歷史往往是由成功者的文膽撰寫的,民間另有各種不入主流的野史。何況,古今中外史學家時會有新發現,什麼朝代的文物原來是......或某歷史名人原來是同性戀者,或誰跟誰是什麼關係,等等,總之,總有書寫不完的歷史。
創作之所以好看,並不在創作者是否完全忠於史實或原著,而在於是否有創作者的心思和風格,有沒有注入新意。否則,就不叫創作。而要有創意,難免有違舊觀。
張藝謀的電影很多都拍得很好看,電影紅了,也帶動了原著,但他的電影只是取得原著的一小部分,從早期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原著為蘇童的《妻妾成群》),以至近年由同名小說改編的《山楂樹之戀》、《金陵十三釵》和《歸來》(小說《陸犯焉識》)等等,不但情節有調整,人物及其身份都因新劇情需要而有變動。
至於改編好,還是原著好,很難直接比較。因為表達方式、載體容量不同,受眾也不同,但無論是哪一種載體,最重要是用者受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