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岳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
旅遊業是香港支柱產業之一,不但為香港帶來龐大收入,更重要是為不同階層市民創造了數以十萬計的工作崗位。旅遊業如果受到打擊,影響不單是香港經濟,更衝擊千家萬戶生計。對於香港旅遊業出路,我有三點建議:一、爭取更多內地優質旅客訪港。建議容許內地2千萬名電子護照持有人,可以在網上申請來港「自由行」簽注。二、發展「盛事旅遊」,推動「一程多站」,善用兩地旅遊資源提升香港旅遊吸引力。三、大力發展郵輪及會展旅遊。把握「一帶一路」機遇,與內地共同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的郵輪旅遊合作;加快就會展第三期擴建進行研究,推動會展旅遊發展。
回顧香港近期旅遊業表現,今年頭8個月,香港整體旅客數字,較去年同期下跌0.1%,但過夜客卻下跌了5.3%。再細看具體數字,整體旅客跌幅在7月到最高位8.4%,8到9月有所收窄。在內地市場方面,頭8個月累計訪港旅客數字保持平穩,但過夜客下跌5.9%。
值得留意的是,在內地旅客群中,跌幅最大的是持「單次自由行簽證」來港的旅客,跌幅達到7.7%,這批旅客一般來自華南以外地區,留港時間較長,消費力較高,是香港應積極爭取的重要客源,但這批旅客跌幅卻有擴大趨向。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雖然整體旅客上升了2.3%,但持「自由行簽證」來港的內地旅客數字下跌了8.3%,反映這批高質素旅客開始減少來港,對香港旅遊業影響較大。
旅遊業是香港支柱產業之一,不但為香港帶來龐大收入,更重要是為不同階層市民創造了數以十萬計的工作崗位。2013年,旅遊業約佔本港GDP 5%,直接提供近27萬個職位,佔全港總就業人數7.2%。根據「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TTC早前發表的報告,如果包括其他旅遊相關行業,例如﹕餐飲、零售,旅遊業直接和間接聘用了約70多萬人。如果以3人家庭計算,估計影響超過200萬名香港市民。因此,旅遊業受到打擊,影響不單是香港經濟,更衝擊千家萬戶生計。對於香港旅遊業出路,我有三點建議:
一、爭取更多內地優質旅客訪港
香港應該為內地優質旅客提供更多旅遊便利,包括容許持電子護照的內地旅客,可以在網上申請簽注來港旅遊。主要原因是由於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美國、印尼、日本等,近年相繼放寬對內地旅客的簽證安排,令內地旅客有更多及更方便的外遊選擇,加上匯率優勢,令到今年1到6月,內地旅客到日本的數字大幅增加116.3%,韓國則增加12.4%。而單在今年1至3月,內地旅客去歐洲就增加了26.9%。相反,香港尚未有提出便利內地旅客簽注的措施,直接削弱了自身競爭力。
內地護照持有人約有8千萬,其中2千萬為電子護照持有人。我建議在第一階段,可先容許2千萬名電子護照持有人,在網上申請來港「自由行」簽注。目前49個開放來港「自由行」的城巿中,有多個已經可以透過網上申請簽注。建議可採取先行先試、逐步擴展模式,使49個「自由行」城巿的電子護照持有人,都可以在網上申請簽注來港。
事實上,「自由行」政策運作超過十年,是時候研究優化。在新建議措施之下,內地旅客如果想即興來港旅遊,就可以上網申請,而不須要返回原居地申請,較以往方便得多。准許網上申請來港「自由行」簽注,必將大大加強香港旅遊業競爭力。而且,網上申請仍需內地公安部門審批,現在社會常說的承受力,內地政府正可因應香港承受能力,調節每年來港旅客人數﹔所以不必擔心會造成來港旅客數目「失控」而加重香港負擔。此外,利用電子護照簽注,將有利香港開拓更多優質內地客源,一方面可減少「不合理低價遊」旅行團來港數目;另一方面,內地持有電子護照的旅客,一般為擁有較多外遊經驗的優質旅客,正是香港亟需吸納的客源。
二、發展「盛事旅遊」 推動「一程多站」
旅遊景點需要不斷增加,但香港自從迪士尼之後,再沒有大型景點落成。香港確實需要一些振奮人心的旅遊開發計劃,例如規劃中的大嶼山發展。但大型景點建設需時,為彌補旅遊硬件不足的情況,近年旅發局已經從旅遊軟件上着手,不斷推陳出新,舉辦各種國際性旅遊活動,例如剛閉幕的「美酒佳餚巡禮」,今年入場人次高達14.4萬;另外今個月舉辦的第一屆「香港單車節」,也有近4千人參加。
香港新旅遊景點不足,更要在旅遊軟件上動腦筋,引入更多國際盛事落戶香港,大力發展盛事旅遊,擦亮香港「盛事之都」招牌。同時,香港旅遊業應加強與內地景點合作,善用兩地旅遊資源,推出各種「一程多站」旅遊產品。隨着「港珠澳大橋」同「廣深港高鐵」建成,將可實現香港與澳門以及廣東廣西沿線城市的「一小時生活圈」﹔正好為粵港澳共建一程多站「旅遊圈」創造良好機遇。近年粵澳旅遊景點不斷增加,繼續推動粵港澳「一程多站」旅遊,將可拉近香港、澳門同珠海景點距離,充分利用整個區域的景點,提升香港旅遊吸引力。
三、大力發展郵輪及會展旅遊
近年,郵輪旅遊逐漸成為世界旅遊一股新潮流。本港有「東方之珠」美譽,擁有優美的維港和郵輪碼頭設施,具有發展郵輪旅遊業優勢。前年,本港經已落成的「啟德郵輪碼頭」,令香港的郵輪旅遊設施更趨完善,同時亦為區內的郵輪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2015年,預計訪港郵輪將會有142船次,至於2016年更預計會增加至大約165 船次。而且,中央亦已放寬內地旅行團赴港郵輪旅遊的限制,郵輪可從香港出發,載客前往台灣、日本和韓國後,再返回內地﹔因此,香港郵輪旅遊大有潛力。建議香港要把握「一帶一路」機遇,與內地共同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的郵輪旅遊合作,拓展香港的郵輪旅遊市場。
另外,香港向有「亞洲會展之都」美譽,多年來會展業增長顯著,每年平均升幅超過一成,並且成功爭取到多項國際性展覽在香港展出,例如聞名國際藝術界的巴塞爾展覽(Art Basel);又如剛舉行的Watches & Wonders 2015 亞洲高級鐘錶展,同樣深受旅客歡迎。香港在會展業大有可為,我們除了要爭取更多國際性展覽來港舉行之外,亦應關注會展場地不足的問題。因此,香港必須盡快增建展覽場地。建議特區政府加快就會展第三期擴建進行研究,覓地增建展覽場地,加快推動香港會展旅遊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