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可持續發展沒有方便法門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 何俊賢

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先生早前曾在一論壇提出一個方向,將郊野公園及房屋用地的比例對調,即變為40%的土地用作居住,35%用作郊野公園,這樣將額外釋放4,000公頃土地。梁錦松先生認為,如此方向將可讓香港多住100萬人。本人對有關意見不置可否,但坊間對有關意見的反對聲音,卻可見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和風氣,有了奇怪的變化。

相信高中生都會知道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當代的需要,而同時又不損及後代滿足其本身需要的發展模式」。即是務求在社會、經濟及環境三大發展中取得平衡。可是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不是只講求環境保育,便只是追求某一類行業和方向的發展而過度運用某種增加土地方法,「掛羊頭賣狗肉」的意味甚濃。

政府過去曾提出「六管齊下」方式增加房屋用地,包括更改土地用途、重建、收地、維港以外填海、發展岩洞和重用前石礦場。但通常只向填海及農地埋手,產生這種情況原因簡單,因為一般情況下任何人都會如民主黨李永達早前的言論一般,認為填海「一填就幾百公頃,好過郊野公園逐忽做」,導致這種純粹「貪方便論」甚囂塵上。

坊間有句笑話說「懶惰是一種堅持」,其他增加用地的方法,例如釋放郊野公園用地作發展用途,可能需要長達五至十年時間修改《郊野公園條例》及通過城規會審核等法律程序,導致政府一直沿用最就手的方法;但兩千多年前孟子已言「取之有道,用之有節」,現時單一的增加用地方式,已即將填平數千公頃的海域,就算現時勉強可取平衡,但已造成紛爭不斷,終會導致無海可填的地步,將追求社會、經濟及環境平衡發展的方向,推向不可挽回的臨界點。

總而言之,我們不應抹殺任何有助平衡社會發展的方向。加快研究利用郊野公園用地,甚或其他用地作房屋及其他發展用途的方向,雖然最終不一定適合香港,卻不失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思維,如果合適,更能為各持份者提供一種更好的平衡和共識。否則,「年輕人認為上樓、上流、上位都沒有希望,最後只能上街。」若然只重視單一發展,最終破壞社會平衡,上街者又何止年輕人呢?一味貪求方便,這絕對不會是可持續發展應有之道,還望政府及社會戒之慎之。

相關新聞
奔小康路線清晰 提升地位港應順勢而為 (2015-11-03)
挖出偷錄洩密者 遏制特務政治蔓延 (2015-11-03)
珍惜傳統 共走小康之路 (2015-11-03)
可持續發展沒有方便法門 (2015-11-03)
香港需要創科局 拉布須停止 (2015-11-03)
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帶給香港的信心、定力和機遇 (2015-11-02) (圖)
廿四味:反對派不做實事只識潑污水 (2015-11-02)
「十三五」決勝小康 2020年中國創新局 (2015-11-02)
「關注組」死心不息挑戰法治搞亂港大 (2015-11-02)
建制派爭立法會話語權阻「拉布」 (2015-11-02)
中小企成功秘笈 (2015-11-02)
TSA可以改善,不宜廢除 (2015-11-02)
民建聯圓桌會議:香港傳統產業的優勢與出路 (2015-10-31)
香港應發揮優勢 把握「十三五」機遇 (2015-10-31)
學生失格 有辱博雅 (2015-10-31)
香港不能錯過中英合作黃金期 (2015-10-31)
養老金入市不是股市「靈丹」 (2015-10-31)
「全面開戰」圖拖垮創科局 剪布有理有據得民心 (2015-10-30)
五中全會為振經濟達小康繪製藍圖 (2015-10-30)
放下政治爭拗 力拓經濟發展 (2015-10-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