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庸律師 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執行委員
2015年區議會選舉結果出爐,不少評論員對選情加以分析,預測未來政局走向。有不少的分析言論指,區選中湧現越來越多的年輕參選人,代表年輕一代對政治的興趣增加,是好事一樁,亦是讓青年人當家作主的時候。筆者絕對認同要給年輕人機會,但年輕人仍需要栽培鍛煉,況且區議員一職,關係地區甚至社會大局,貿然讓資歷尚淺的年輕人當家主政,風險太高,恐會令社會付出沉重代價。
是次選舉中,激進政團參選人大多未能當選,顯示激進路線不為社會所接受。如區麗莊和梁柏堅這兩名「傘兵」,以「佔中」事件作招徠,結果慘敗收場。很多當選的年輕參選人,本是「佔中」的參與者或支持者,但他們以無黨派人士身份參選,極少提起「佔中」,極力與之切割,塑造「素人」形象。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這些「傘兵」既然曾經在「佔中」問題上持認同和支持立場,就證明他們在政治上有極不成熟的一面。「佔中」事件已然令社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貿然地讓政治上仍不成熟的「傘兵」當家,風險顯然轉嫁到了選民和社會大眾身上。
此次選舉頻有「老牌」政治人物被年輕小將挑戰成功。建制派的鍾樹根、葛珮帆失落議席,反對派的何俊仁、馮檢基也是同樣命運。依筆者看,鍾樹根和葛珮帆落選,並不完全意味他們的地區工作表現太差,這一結果存在太多客觀環境因素影響。從政團版圖來看,反對派和建制派各有兩位「大佬」級落選,似乎打成平手。但實際上,建制派仍贏得了近7成議席,比例上反對派失去的比建制派高出4倍,建制派成功保住了在區議會的主動權和優勢,這得益於選民對務實理性路線的認同和求安穩、求發展、求和諧的美好願望。
筆者過去曾參與航空業工程工作,事實上對於一切新的科技和物料,大家自然持歡迎和開放的態度。可是,當某些新事物,對飛機安全性可能造成影響,那麼自然會格外慎重,評估個中風險,因為沒有人能擔得起潛在的風險。選舉亦如是,區議員作為政府施政的重要夥伴,對社會繁榮安定有很大的影響。社會有框架,政治更是有其遊戲規則,年輕人熱衷社會事務是好事,亦需要給予機會,但實在需要時間栽培,方能讓他們掌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