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召開,拉開了醞釀已久的解放軍改革正式實施的大幕。筆者認為,這次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大變革,可以稱為一場軍事革命。而這場革命,也是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下的必然之舉。
軍改任務重 難度大
總書記、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即提出:緊跟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的潮流,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深入發展。去年全國人大一結束,習近平就以組長身份,主持召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他明確以強軍目標引領改革,重點是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要從領導指揮體制、力量結構、政策制度等方面去改。軍委高層很明白,解放軍固然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隊,而在尖端武器裝備也是僅次於美俄,但是組織形態是自1949年以來60多年不變,而且連機械化的任務尚未完成,遑論實現信息化,而七大軍區的設置模式更是與時代脫節,改革任務絕不輕鬆。
時至去年九月,政治局集體學習首次討論世界軍事革命新趨勢,習近平指這是一個嚴峻挑戰。這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所罕見的新軍事革命,是全方位、深層次的,覆蓋了戰爭和軍隊建設全部領域,直接影響着國家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關乎戰略主動權。這場新軍事革命,不僅反映在軍事科技突飛猛進,也反映在軍事理論不斷創新上,還反映在軍事制度深刻變革上。
某程度上,一些國家在軍事行動或軍事戰略上的新動態、新思維,也成為推動軍改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參考。首先,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中對軍力威懾的運用,有別於美國攻打伊拉克、阿富汗那樣大規模出兵干預手法,改寫了大國干預地區局勢的歷史,對中國收復南海很有啟迪;第二,美軍打擊ISIS改用空襲而不派地面部隊,雖然有評論指這是美國軍力下降所致,但實際上精確打擊也全方位展現了現代戰爭的聯合作戰思維,起到的威懾作用並不比派地面部隊低,而且大大降低軍費。美國的空襲以及後來俄軍也介入空襲,給解放軍又上了一課。習近平在政治局學習上強調,要改變單一軍種作戰的思維定勢,樹立諸軍兵種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思想觀念。第三,日本的戰爭意志讓中國震動。雖然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其推進的速度之快仍令外界始料不及。政治局首次學習軍事,日本威脅成為重要的參照系。
回顧解放軍歷史,部隊的首次改革是在朝鮮戰爭中邊打邊改。那場與美軍交手的硬仗,再次驗證了現代戰爭中,後勤和制空權的重要性所在。之後,彭德懷回國推行正規化建設,建立軍銜制,加強空海軍建設。當時的軍改,主要師從前蘇聯,大軍區體制基本成型,之後的變動只是數量逐步減少。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美軍五枚導彈精確命中,解放軍加快軍備建設,提出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但是仍未涉及軍隊體制編制改革。
精兵簡政 提高戰鬥力
俄羅斯已率先仿照美軍組織形態,撤銷大軍區體制,減少指揮層次,參謀總部直接指揮作戰部隊。俄軍應變烏克蘭事變和這次打ISIS,正是對其變革成效的檢驗。
大軍區體制,其實是過去「山頭主義」的延續,也是交通不便的產物,已跟不上時代的需要。但是改革這一體制,必然觸動既得利益者。據悉,這次改革,「着力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這意味戰區管作戰,可以跨兵種調動戰區內的兵種力量,而軍種則主要管部隊的日常訓練。原來七大軍區變為四大戰區,原有的四大總部也將精簡,而野戰部隊也可能降為師,大大削減非戰鬥人員。相信,由原來的三年延至五年時間完成這一重大體制改革,說明難度很大。但是,一旦完成,解放軍將是一支全新的現代化精兵。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改革,軍隊全面停止開展對外有償服務,又剷除了一個軍隊腐化的土壤,意義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