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問
杜葉錫恩昨日出殯,三任特首為其扶靈,社會各界人士高度評價杜葉錫恩對香港的傑出貢獻。杜葉錫恩為了港人,為了基層市民,敢於同港英政府鬥爭,但又不破壞社會和諧,更加不會以阻礙香港發展、損害港人利益作為要脅。杜葉錫恩既堅持鬥爭,又重視以理服人,令政府接受她的建議,令窮人得到真正幫助和照顧。杜葉錫恩爭取民主公義,關顧弱勢社群的實際利益,做實實在在的工作,而非誇誇其談。今天悼念杜葉錫恩,對於幫助青年理解怎樣爭取民主公義具有現實意義。
杜葉錫恩不遠萬里,從英國來到了香港,工作生活了半個世紀,最終留在了香港。杜葉錫恩始終站在弱勢社群的一邊,為窮人發聲,為了公義,永遠不會後退半步,奮鬥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為窮人為公義鞠躬盡瘁
近代150年來,中國一度處在積貧積弱的狀態,飽受外國列強的欺凌,人民受苦受難。杜葉錫恩來到香港,清楚地看到殖民主義對中國人民的壓迫。幾十年來,她雖然身為英國人,但站在香港市民一邊,為窮人奔走呼號,她把自己大部分薪水用於扶貧助學。她對港英政府的貪官污吏非常痛恨,一直主張嚴厲處分貪官污吏。她本來在教會工作,經濟環境比較寬裕,但是,在教會受到的束縛很大,不利於爭取民主公義,不可能參與類似反對天星碼頭加價的活動,杜葉錫恩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毅然離開教會,無拘無束地指出港英政府的不是和失誤。杜葉錫恩的父親從小就教誨她,「我們一生就應該為窮人工作,為了窮人而活着。」她實踐了父親的教誨,更貫徹畢生。
杜葉錫恩爭取民主公義,順應歷史潮流,與時代前進的方向一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世界反對殖民主義,指出殖民主義是最違反人權、違反民主、違反自由、違反公義的的腐朽制度。杜葉錫恩敢於站在歷史的前頭,代表着先進的理念,代表着民主公義。所以,她在港英管治的時期,義無反顧替窮人向港英政府爭取民主公義、捍衛弱勢社群的利益。這在港英管治的時期,承受很大的壓力,需要很大的勇氣。香港回歸以後,港人當家作主,杜葉錫恩順應歷史潮流,大力支持「一國兩制」,申請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成為臨時立法會議員,繼續服務香港市民。
李柱銘之流的所謂「民主派」,和杜葉錫恩有着本質的不同。杜葉錫恩代表歷史前進的方向,敢於反對殖民主義,反對港英政府,支持香港回歸中國,支持「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李柱銘之流在港英年代,不敢爭取民主公義,不敢得罪港英政府,唯港英馬首是瞻;到香港回歸之後,他們對外國勢力唯命是從,干擾破壞落實「一國兩制」,跑到外國的國會「告洋狀」,乞求外國勢力干預香港,甚至要求外國政府制裁中國,真是數典忘祖、枉為中國人。
年輕人要以杜葉錫恩為榜樣
美國導彈擊中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導致大使館的中國工作人員遇難,李柱銘不譴責美國的霸權行為,反而替美國辯護開脫,暴露其賣國求榮的醜陋嘴臉。香港的所謂「民主派」,從來不維護公義,抗拒香港回歸祖國,從不認同自己的國家和中國人的身份。香港市民期望生活好一點,經濟建設好一點,香港的所謂「民主派」就千方百計不擇手段,狙擊特區政府施政,阻撓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阻撓香港實現普選,令香港政爭沒完沒了,內耗不止,蹉跎歲月。
杜葉錫恩爭取公義、民主的信念和行動,與香港的所謂「民主派」有着本質的區別。香港年輕人要以杜葉錫恩為榜樣,順應歷史前進的方向,維護香港繁榮穩定,而不是開歷史倒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