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落葉滿地。 新華社
鍾 倩
連續三天的秋雨,使得寒意洶湧,人們紛紛換上厚衣,準備迎冬。這深秋的尾巴,鋪天蓋地的落葉,色彩繽紛,恍若置身於童話的世界。今年,本地園林部門推出「留住醉美落葉,讓我多看一天」的活動,打造「落葉景觀」,而各大景區裡的落葉風景,更是引得遊人佇足。泉畔邊、公園裡、街道上,撐一把花傘,聽落葉輕吟,享深秋風韻。
有人說,落葉是倦怠的蝴蝶;還有人說,落葉是掠過的鳥影;我認為,落葉是大自然的胸針,每一枚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不可複製的。走進對面的大學,樹木招搖着自己的禿枝,帶有幾分羞澀,滿地的落葉,鞋底踩過,吱呀吱呀,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我喜歡踩樹葉,有幾分小孩子搞惡作劇的心態,任由自己放縱一把,也不會被懲罰。褐色的、深紅的、暗綠的,還有,半紅半綠的,可愛極了。落葉的詩意,在腳下延伸,在心底纏綿,氤氳出我們的小秘密。一陣大風而過,呼啦啦一氣,毫無章法的,落葉詮釋了自由的真諦。然然和我說過,男朋友送給她的第一份禮物就是落葉。落葉做定情物,還有比這更浪漫的嗎?我覺得,落葉鋪地的校園,只有情侶和老人才有資格光臨。那年輕的,手拉着手,懷揣着純真與夢想,甜甜蜜蜜的表白在心裡反覆碾壓,就是沒有勇氣,連地上的樹葉也斜睨着他(她);那年老的,放下該放下的,卸下該卸下的,從容不迫,靜靜欣賞這幅自然畫卷,落葉照出他們的淡泊。
走着,走着,到了地下通道處,台階上的落葉錯落有致,上上下下的同學,小心翼翼,生怕腳底打滑。迎面的老校長紀念碑,靜穆地矗立,碑座上的落葉,顯得格外耀眼。不知怎地,我想起了季羨林老人。1935年,他赴德留學,開啟了十年羈旅生涯。留德期間,哥廷根的美景令他難忘萬千。每個禮拜天,他都和同學去席勒草坪散步,散步之後,沿着彎曲的山徑走上山去。曾在俾斯麥塔,俯瞰哥廷根全城;曾在深秋時分,驚走覓食的小鹿,聽牠們腳踏落葉,一路悉悉率率地逃走......小鹿,落葉,一動一靜,叫人欣悅不已。
落葉,是自然界的精靈,有色彩,有紋路,也有氣息。撿一片落葉於掌心,輕輕地嗅,撲面而來的是自然的精氣。有落葉做背景,是多麼的豪奢,氤氳出天地之間的有情。哥廷根的落葉,有幾分安徒生的味道,我最深刻的還不是此,而是季羨林老人的背影。多少次,晴暖的午後,他悠閒地散步,走過滿地落葉的小徑,孤獨的跫音,叩擊着鄉愁;多少次,漆黑的夜晚,他去大劇院接師母(老師瓦爾德施米特的妻子)回家,走過很長的路,回到家中。此時,落葉,成為最美的佈景,也是他最忠誠的陪伴者。
落葉之美,落葉之趣,現在,有多少人能夠欣賞呢?「慢慢走啊,欣賞」,朱光潛先生的這句箴言,在今天依然不過時。很多時候,欣賞,是一種福氣;有些時候,欣賞,也是一種情懷。抗戰時期,武漢大學內遷到四川樂山,在文廟的配殿裡上課,校舍非常簡陋,但是,師生們「不到最後一日,絃歌不輟」。有一天,同學們去朱光潛先生家裡,看到院子裡的落葉,大家紛紛伸手想打掃乾淨,卻遭到老師的阻止。「這些樹葉在,起風時,能夠聽見風吹樹葉的聲音;下雨時,能夠聽見雨滴在葉子上的聲音,未嘗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在那樣多舛的處境中,還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哪是怎樣的樂天與知足?正像蔣勳先生說的:「你看到了美,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值得活下去的。」
落葉之韻,落葉之情,如今,有多少人能夠讀懂呢?日本作家德富蘆花將落葉視為家裡的財富:「屋後有一株銀杏,每逢深秋,一樹金黃,朔風乍起,落葉翩翩,恰如仙女玉扇墜地。夜半夢醒,疑為雨聲;早起開門一看,一夜過後,滿庭燦爛。屋頂房簷,無處不是落葉,片片紅楓相間其中。我把黃金翠錦都鋪到院子裡了。」而蒲寧心中的落葉,更是美得叫人心醉:「樹林好似五光十色的椒房∕淺紫,血紅,金黃∕又似鮮艷奪目的錦帳∕歡快地聳立在晶瑩的草地上∕白樺猶如淡黃色的雕像,在藍天下熠熠發光∕黑森森的雲杉,恍若一座座塔樓∕槭樹葉簇間洩出的明空,恍若窄窄的天窗......」
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裡,留住落葉,是一種文明進步。從城市管理角度看,留住落葉,意味着會增加人力成本,而且,還會帶來安全隱患。落葉群舞的時節,大都伴着大風降雨,落葉滿地,若不清掃,行人走過,很容易滑倒,發生危險;一旦落葉被沖進下水道,將會帶來更大的麻煩。對環衛工人來說,清掃落葉本身就是一項繁重的工作,當一些詩人歌詠落葉的時候,他們卻為清理而苦不堪言。留住落葉,勢必會累積工作,負荷會更大,責任也更大。每每見到環衛工人私下焚燒落葉,狼煙四起,有些人便橫加指責,覺得這是偷懶。但是,有誰能體會到他們的辛苦?一年四季,他們見證葉子黃了綠,綠了黃。初春吐綠,葉子是輕巧而萌動的,有些發育不全,像是五線譜音符;盛夏碧綠,葉子是寬厚而仁愛的,個個堅強挺立,好似溫馨的綠傘;到了秋天,它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樹枝,撲向大地的懷抱。然而,留住落葉,需要有留住的條件與準備-即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精細化的運作程序和創意化的民生舉措。確切地說,需要不怕麻煩,多重保障,這不僅是一座城市的人文溫度,也是為留住美提供公共空間。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我很喜歡這兩句詩,出自《唐子西語錄》。山上的小和尚看到落葉,就知道已經進入秋天了,而抱着手機走路的低頭族們,無暇顧及落葉,喪失感知能力。留住落葉,是一種提醒:生活處處充滿詩意,只要你有一顆熱愛的心靈,就會發現美好,就會看到希望。通過落葉,我們也能更好地理解秋天:「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就像葉嘉瑩女士的解讀,在那強勁的、寒冷的秋風之中凋零的落葉,人們看了就有一種蕭瑟的、淒涼的、悲傷的感覺;在芬芳、美好的春天,看見草木柔條發芽長芽了,我們就有一種欣喜,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一種感動。其實,那種悲之勁秋,並非真正的傷感,而是一種看透生命的大情懷,傳遞出絲絲裊裊的暖意。誰說秋天代表着衰敗?誰說秋天總讓人抑鬱?那色彩繽紛的落葉,裝點了我們的眼睛,也旖旎着大千世界,變得多姿多彩,有情有義。感謝落葉,這秋天的禮物;感謝落葉,讓我多看你一天。我們這座城市因你而變得美麗,我們的生活因你而變得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