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思旋天地:補腦工程


思 旋

「香港文化」既有國際元素,也包含過百年傳統歷史,中西合璧,猶如充滿傳奇背景的一顆「東方明珠」。

當年因戰亂等原因,人口大遷徙,一群逃亡中國人遷到這個只有一千一百零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由於《南京條約》、《北京條約》,中國不得不把小漁港交給英國人管治,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香港歷史背景。「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自身「舊書」有助於明我以德。「殖民化」教育本是「去中國化」,回歸以後繼續「去中國化」,就是一種倒退。「去中國化」是一種狹隘的想法,使「一國」下的「兩制」受到傷害,嚴重者會使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並以中國色彩為恥,把一切有中國色彩的人和事物去掉。不少人着眼於兩地文化差異、內地食物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上,把「我是中國人」身份看成身上胎記,很礙眼,以為動手術就可與它「割席」!

把下一代栽種成無根樹苗,後果嚴重,各位家長請三思而行。以「去蕪存菁」心態對待民族歷史是不切實際,應以史為鏡,才知興衰,才得教訓。近代史當中仍有很多論點還需時間引證,但如我們以學習了解戰爭史實,感受抗戰革命艱苦,必有另一番風景,與其說是「洗腦教育」,不如說是「補腦工程」。

現今青年問題、學童抗逆能力問題等已為社會搖響了警報鐘。下一代健全人格發展,比知識增長更為重要。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的「人格發展論」指出,每個心理發展階段也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人格建構包括很多部分,大家以為培養孩子淵博知識、邏輯思維、兩文三語就足夠,但還是缺了一塊重要拼圖,那就是「自我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是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一個概念,指一個人對於自我特性的表現,以及與某一群體之間所共有觀念的表現。在多元的選擇中,如何自處,如何選擇,實在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香港政府及各界每年大灑資源於青年工作,希望培育正確價值觀的接班人,今後應更準繩地做好歷史文化教育工作。

過往國民教育缺失,現在急起直追,為時未晚。提供豐富歷史文化土壤,以五千年華夏文化為盤根,正確了解國家發展和政策方針,就是下一代長成茂密茁壯樹林的好養分。

相關新聞
百家廊:春天到,薺菜香 (2016-04-07) (圖)
琴台客聚:給生命多一點尊重 (2016-04-07)
思旋天地:補腦工程 (2016-04-07)
隨想國:激勵 (2016-04-07)
方寸不亂:演奏級菜譜 (2016-04-07)
翠袖乾坤:Unfriend好友的古人 (2016-04-07)
獨家風景:有愛的地方才是家 (2016-04-07)
百家廊:水果龜縮在村莊 (2016-04-06) (圖)
琴台客聚:單戀情人 (2016-04-06)
生活語絲:說小房車 (2016-04-06)
天言知玄:寒食暖心 (2016-04-06)
鵬情萬里:清明祭 (2016-04-06)
翠袖乾坤:張學友拒拍王家衛電影 (2016-04-06)
路地觀察:流感疫苗的反效果 (2016-04-06)
百家廊:彎彎曲曲的江水 (2016-04-05) (圖)
聊易談經:夬卦 (2016-04-05)
思旋天地:「芬姐」情繫梅州 (2016-04-05)
發式生活:為什麼這樣對待另一半? (2016-04-05)
東拉西扯:文壇怪傑 (2016-04-05)
翠袖乾坤:一夜成名 (2016-04-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