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好書可遇不可求


放大圖片

■天地圖書副總編孫立川指,當下缺乏經典之作。

在今次會議的過程中,香港天地圖書的副總編孫立川先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就目前本港人文出版的情形作了簡要介紹和分析。

孫立川表示,天地圖書目前在經營方式上乃是採取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從經營角度考慮會出版流行文學作品;同時,也會堅持出版人文方面的圖書。他表示,這與香港是一個商業化的社會有着很大關係。他不否認,目前的香港甚至中國內地的人文圖書出版遭遇到很大的挑戰。這其中,固然有網絡興起、閱讀方式改變等因素,但是在他看來,人的問題乃是核心。孫立川認為,在一個出版機構中,責任編輯乃是靈魂性的人物,要對自己負責的領域內的圖書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要具有學術的思維、經受過學術的訓練,人文素養的要求其實是非常之高的,因此,人文出版的編輯一定要專業化。

此外,孫立川亦認為,好書,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當前最大的危機乃是無經典之作。人文出版的方向和出路,其實在於每一個出版人自己的努力。他表示,應當關注比較一流的作家,因為其市場效應是極為明顯的。同時,出版機構也應該跟上潮流,適合當前的閱讀習慣和口味(例如,進行適當的配圖)。整體而言,孫立川對未來的人文出版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他表示,大家應該等待經濟形勢的好轉;同時,人是有懷舊情懷的,紙質的閱讀終究會出現回歸的熱潮。

文、攝:徐全

相關新聞
東亞出版人聚首香港 縱論現狀與未來 (2016-04-25) (圖)
好書可遇不可求 (2016-04-25) (圖)
不可迴避的本港現狀 (2016-04-25) (圖)
朱高正儒家學說助己脫困 重新認知民族文化價值 (2016-04-11) (圖)
由《近思錄》談讀書 (2016-04-11) (圖)
講演側記::激辯內地人「質素」 籲青年學生包容非排斥 (2016-04-11) (圖)
探秘東亞大陸最古老部落 「池哥晝」列國家第一批非遺 (2016-03-28) (圖)
壯族《坡芽歌書》:古老情歌從偏遠山村走向世界舞台 (2016-03-28) (圖)
香港文學系列講座 帶來豐厚知識盛宴 (2016-03-14) (圖)
原居民區域 文化底蘊多 (2016-03-14) (圖)
中華文化不具擴張性 (2016-03-14) (圖)
刈間文俊:《董夫人》令我印象深刻 (2016-02-29) (圖)
採訪手記:影視是歷史之鑑 (2016-02-29) (圖)
日本藝術家保科豐巳 賦予水墨現代生命 (2016-02-29) (圖)
卓筒井:沉睡千年的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 (2016-02-15) (圖)
「懶子」撈鑽頭 當年驚呆蘇聯人 (2016-02-15) (圖)
卓筒井申請大遺址保護 (2016-02-15) (圖)
「中國紅」春節文化閃耀世界 (2016-02-15) (圖)
太乙嵯峨:盡覽紫禁城的雄風 (2016-02-01) (圖)
琉璃走獸寓意吉祥 (2016-02-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