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嚙踝蕭�琜蕭臐�航𨯙 | 嚙賣���躰�肽𨯙��辷蕭 | 嚙踝蕭�鵐�𡄯蕭嚙踝蕭 | ��躰都曏諹�嚙踝蕭 | ��躰釭藂閂��躰�肽𨯙 | ��躰�肽𨯙嚙踝蕭��躰�肽𨯙 | 嚙賡做嚙踝蕭璇寡𨯙��辷蕭 | 嚙踝蕭艟妟嚙踢岸��𨯙��辷蕭 | ��躰腺嚙踝蕭��𡏭𨯙�𩸭嚙踝蕭 | ��躰�肽𨯙嚙踝蕭璇寡𨯙��躰�肽𨯙嚙踝蕭�䁥滩𨯙 | ��躰�肽𨯙�礆���𨯙��辷蕭 | ��躰�肽𨯙��躰�肽𨯙��辷蕭 | 嚙賤�嚙踝蕭嚙質𨯙 | 嚙踝蕭�𤪓���𨯙��辷蕭
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探秘東亞大陸最古老部落 「池哥晝」列國家第一批非遺


放大圖片

■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白馬面具舞「池哥晝」。

插有白色雄雞尾羽的氈製圓頂荷葉邊沙嘎帽老少必備、四季皆宜,姑娘頭纏玉石珠魚排絲帕、身着五彩裙,日月山水、風雨雷電、飛禽走獸與草木皆為崇拜對象,大熊貓更是被奉為「山神的使者」當做朋友厚待。農曆正月,基於宗教儀式的部落狂歡在這個擁有1.4萬人的白馬部落次第展開,始祖神盤瓠爺、太陽神、五穀神享受着寨中族人最崇敬、熱烈而盛大的祭祀,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池哥晝」舞起遒勁粗獷。

雖然民族被劃分為藏族,但他們並不這樣認為,而是自稱白馬人。歷史學家認為他們是古代氐人後裔,即古文獻中常提到的「白馬氐」,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是其根基所在。全球「基因地理計劃」研究更是以科學的方法證明,白馬人祖先在5萬年前自非洲遷徙而來,是東亞大陸最為古老的部族。■文: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岳、肖剛

白馬人向來有「小年大十五」的傳統,除夕與春節僅僅只是預熱,正月十五才是最為隆重的團圓歡慶日,也是白馬人獨特的鄉愁符號。常年在北京等地打拚的白馬少女班傑瑪說,每年春節前後,父母在電話裡問的最多的就是「趕十五能回來嗎?」天南海北的白馬遊子同樣被「十五」牽着魂,舟車輾轉、千里迢迢趕回家,因為只有村寨裡瀰漫着盛典味道的空氣才能消除一年來在外打拚的疲憊,洗去一路奔波的僕僕風塵。

飲下白馬人特有的「咂桿酒」,疲憊與寒氣散至九霄雲外,壯漢擎起竹枝捆紮四五米長的火把馳騁於山樑,而靜候在闊地中央柴堆旁的少女則等待着嶺上騰躍的「火龍」點燃篝火,「多情的白羽毛吆舞動在心間,九十九支歌兒總是唱不完......」琵琶彈起、山歌唱響、火圈舞縱情,一年的幸福美滿在元宵夜狂歡高潮中洋溢開來。

中央電視台新聞主播耿薩是白馬村寨飛出的「百靈鳥」,由於工作的原因,多年未能回家,正月十五的「池哥晝」儀式上,收到親人的問候,「聽到電話裡傳來的酒歌,不禁會潸然淚下。」

如果說正月十五是白馬人的狂歡日,那毫無疑問「池哥晝」就是狂歡的最高潮。列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池哥晝」是白馬語的音譯,「池哥」意為山神,「晝」指舞蹈,這種儺舞表演亦稱「白馬面具舞」,頭戴面具的表演原始古樸、粗獷豪放,充滿了神秘的宗教氣息和濃郁的民族色彩,集「舞、歌、樂」為一體。

祈求保佑 驅除邪惡

「池哥晝」以舞蹈貫穿始終,按照角色及分工分為男面相舞、女面相舞、知瑪舞三部分。表演中,四人扮成山神,即「池哥」,傳說為白馬先祖達瑪的四個兒子,兩人扮成菩薩,亦稱「池姆」,「池哥」頭戴青面獠牙、插有錦雞翎的木雕彩繪面具,翻穿羊皮襖、背負銅鈴串、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寶劍、右手握牛尾拂塵,形象兇猛恐怖、舞步豪邁奔放。「池姆」則頭戴雕繪菩薩面具,慈眉善目、秀麗端莊。

「池哥晝」傳承人曹付元介紹,「池哥晝」是世居白馬河兩岸高山上的白馬先民祈求山神保佑之精神儀式,代表驅除邪惡的意願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因如此,走村串寨的表演會挨家挨戶進行,而每到一家,主人都會拿出最好的咂桿酒、豬頭肉款待,以祈願全家老小一年裡的平安吉祥。

手舉火把、口念祝詞的白馬祭師「勒貝」率「池哥晝」表演的同時,會點燃各村寨的篝火,驅邪、納吉的人群歡動地跳起「麻晝」感恩萬物。與「池哥晝」相伴而生的「麻晝」譯為「十二相舞」,同為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娛神、祭祀民間樂舞,在「守弱處下」的哲學觀的影響下,「十二相舞」不能表演完整,十二張面具中人們通常看到的只有六個角色,分別代表十二生肖。

第一相獸王獅子頭代表鼠、羊,第二相牛頭代表牛、馬,第三相虎頭代表虎、狗,第四相龍頭代表龍、猴,第五相雞頭代表雞、蛇,第六相豬頭代表豬、兔,另外六張面具只供奉在場中作觀瞻。不同面具配以不同顏色服飾,艷麗多彩,其舞蹈動作有12大陣、72小路,表達祛邪祈福、憧憬美好生活。

當喧囂的村寨在漸濃的夜色中逐漸歸於平靜,白馬人便將「池哥晝」、「麻晝」面具、服裝、道具收藏封存於白馬廟,直到來年,殺雞敬神後請出,周而復始,延綿不息。

舞與歌如影隨形,沒有儺舞恣意揮灑的日子裡,「中國古琵琶之鄉」的白馬人就彈起自製的琵琶,配以瓷碟、竹瓦、碰鈴,清脆悠揚和以原始樸素的男女聲合唱,清水芙蓉、淳樸真摯。男女愛慕的對歌、婚喪嫁娶的助興、生產勞作的號子、火塘邊的情醉酒酣,或思或念、或喜或悲、或憂或怨,始源商朝的白馬琵琶曲吟唱了逾4,500年,也將繼續響徹摩天嶺下、白馬河畔。

熊貓為友 淳樸好客

白馬人生活在甘肅、四川兩省交界,緊鄰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從漁獵到農耕,敬畏自然、遠居山林讓他們以宗教般的虔誠自發保護着山中的一切,其中,大熊貓更是被白馬人認做「山神的使者」作為朋友呵護。

當地傳說:熊貓喝水時望見水中倒影,以為同類,留戀不已,便想喝乾白馬河水見到夥伴,最後卻把自己喝得撐倒在河灘。白馬人曹安俄告訴記者,上山打柴、採藥、種地,時常見到大熊貓,牠會擺動雙耳以示親熱。「熊貓喜歡清靜,如若發現有人要傷害牠,便三天不吃不喝尋找更安全的地方。」曹安俄言語之間流露着對「老熟人」了解的自豪。

即便大熊貓偶爾造訪農田,白馬人也會坦然相待。源於精神自發,每位居住在村寨中的白馬人都是義務護山的護林員,遇到盜伐、盜獵者,除了向保護區報告,必要時亦會挺身而出作鬥爭。

久居於相對封閉環境中的白馬人還保留着淳樸好客的性格,每逢貴客到訪,禮炮、盛裝相迎,即使對偶踏村寨的人,也會奉上美味可口的臘肉和解乏驅寒、提神健胃的咂桿酒,寄存在白馬人家中的物品也會得到小心看護。鐵樓鄉草河壩村黨支部書記曹代林還記得,有一年,來村寨寫生的大學生丟了一雙手套,該大學生一再表示無所謂,但白馬人動員了五六個村寨的人,硬是從山上找回了失物。

族外通婚 觀念轉變

白馬人有句俗語:「棉線團要和棉線繞,麻線團要和麻線繞,」意為白馬人只能族內通婚。然而,隨着時代與民族間關係的變遷,如今,走出去的白馬人也有了跨族姻緣,而這個現實也得到了老一輩的認可。

班海鵬就是跨族通婚的一員,也是最早走出大山接受現代教育的一分子,他的妻子是一位漢族姑娘。「我外出上學,到結婚的年齡已經27歲了,文縣白馬人與四川平武縣、九寨溝縣境內的白馬人通婚較多。但這個年齡想找到合適的白馬姑娘是特別難的事情,」班海鵬在工作的中學遇到了漢族妻子,「剛開始老人很反對,我給父母講婚姻法,還有妻子的賢惠讓老人轉變了觀念。」如今,族外通婚的白馬人越來越多,其中也包括了耿薩姐妹。

白馬人的婚俗豐繁複雜,分九大步驟:問親、放小話(定親)、放大話(過彩禮)、迎娶、迎接、唱壽故(勒貝主禮)、唱哥舍(迎、送親客人問答對唱)、唱戳勾些(送親客人邊唱邊赴宴)、唱錐西(送客),結婚酒席最長可辦七天七夜。

東亞最古 傳承趨好

2005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與IBM公司聯合發起「基因地理計劃」,探究人類起源地、了解祖先歷史、理清遷徙路線,上海復旦大學成為全球十大中心實驗室之一,負責東亞與東南亞片區的民族調查與研究。2008年,研究者發現,17份採集自白馬藏族的基因樣本極為特殊,全人類19大類基因樣本中,白馬人Y染色體呈D型,而中國漢族人則以O型為主。

遺傳學家推斷,聚居於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深谷與山巔的白馬人,長久過着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千萬年來保留了獨特的基因,其祖先應為5萬年前自非洲遷徙至東亞大陸,白馬人是東亞大陸最為古老的部族。

隨着1.4萬人的「東亞大陸最古老部族」被披露,白馬人神秘的面紗漸漸揭開,有語言無文字、信仰獨有宗教以及其他獨特的衣食住行習俗成為文化旅遊探秘的亮點,文縣鐵樓鄉草河壩、石門溝、案板地三個白馬人聚居村寨入圍全國第三批傳統村落名錄,文縣被命名為「中國白馬人民俗文化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旅遊帶動了對白馬文化的保護,「池哥晝」傳承人享受國家補貼並受聘高校講學,新建成的白馬文化傳習所、電商平台讓儺舞面具、麻織布、沙嘎帽以及各類村寨農產品走向山外,語言、舞蹈、歌曲、民俗都以影音資料及著作的形式得以存續。

相關新聞
探秘東亞大陸最古老部落 「池哥晝」列國家第一批非遺 (2016-03-28) (圖)
壯族《坡芽歌書》:古老情歌從偏遠山村走向世界舞台 (2016-03-28) (圖)
香港文學系列講座 帶來豐厚知識盛宴 (2016-03-14) (圖)
原居民區域 文化底蘊多 (2016-03-14) (圖)
中華文化不具擴張性 (2016-03-14) (圖)
刈間文俊:《董夫人》令我印象深刻 (2016-02-29) (圖)
採訪手記:影視是歷史之鑑 (2016-02-29) (圖)
日本藝術家保科豐巳 賦予水墨現代生命 (2016-02-29) (圖)
卓筒井:沉睡千年的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 (2016-02-15) (圖)
「懶子」撈鑽頭 當年驚呆蘇聯人 (2016-02-15) (圖)
卓筒井申請大遺址保護 (2016-02-15) (圖)
「中國紅」春節文化閃耀世界 (2016-02-15) (圖)
太乙嵯峨:盡覽紫禁城的雄風 (2016-02-01) (圖)
琉璃走獸寓意吉祥 (2016-02-01) (圖)
亭台門廊 處處藝術 (2016-02-01) (圖)
重見天日的葉定仕故居 見證共和革命的滄桑 (2016-01-18) (圖)
歷史悠久 名人眾多 (2016-01-18) (圖)
邊境地區蘊含豐富歷史 (2016-01-18) (圖)
歷史圖景的再思索:2015香港展覽盤點 (2016-01-04) (圖)
硝煙遠去的追懷之心 (2016-01-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嚙踝蕭嚙質�𦦵�滩�歹蕭艟妟藆�𡜐蕭嚙踝蕭�𨯙��躰部嚙踝蕭�𨯙嚙踝蕭嚙質𨯙��辷蕭 
2020嚙踝蕭嚙質�𨅯�躰都嚙踝蕭�𨯙 
2019��躰郭嚙質��𨯙�𢥫嚙賢�躰都嚙踝蕭�𨯙 
��躰郭��睃�躰�肽𨯙��躰郭��页蕭嚙踝蕭曌批�躰郭嚙賢��𨯙��𨥈撩嚙賢�敼枏�辷蕭 
嚙踝蕭�𤘪�鋡��躰�肽𨯙��躰�肽𨯙�𩸭�臁��躰都鞎齿𪂹���蕭��頣蕭��辷蕭 
嚙踝蕭���蕭憿菔𨯙嚙踝蕭��矋蕭臐号嚙踢中選蕭�爀攳誯�钅△�𨯙��躰�肽𨯙嚙質𪄳�砍�躰腺撌佞���萄�躰�肽𨯙 
嚙賢�肽�㟻孜讛𨯙��辷蕭70��躰腺嚙賢�痹蕭嚙質𨯙 
��躰部嚙賭�䁅𨯙嚙踝蕭嚙質𨯙��嚙踢�航𨯙��躰�肽𨯙2019 
��躰部�𡁜�躰�肽𨯙�𢥫嚙賢�躰郭嚙踢岸��𨯙��躰�肽𨯙嚙賢𠹭嚙質�𤾸�躰�頣蕭嚙質𨯙��琜蕭蒝𣏾�墧�祈𨯙��辷蕭 
��躰都嚙賢�躰腺嚙賬�嚙踝蕭�迚�𨯙30��躰腺嚙賢�痹蕭嚙質𨯙 
��躰�肽𨯙��镼亙�躰部嚙賢緾��坔�躰�肽𨯙 
嚙踝蕭隤荔蕭��𡢅蕭藂��𨯙嚙踝蕭��躰腺嚙踢孜讛𨯙��𥕦��𨯙�㷫鞈��𨯙��嚗栞�嚙賣捕�𨯙嚙踝蕭嚙� 
嚙踝蕭�辺嚙踝蕭瘥綽蕭薴征�W�躰�肽𨯙��嚙賬�吔蕭��躰�肽𨯙��躰郭��嚙踢﹜��𨯙嚙質摱 
��躰�肽𨯙嚙賢�滩𨯙嚙踝蕭��磰𨯙嚙踢岡迎蕭嚙質𨯙嚙踝蕭嚙� 
嚙踝蕭�鵐�𡄯蕭嚙踢言�𨯙��躰釭皛��躰釭嚙賣食�𨯙嚙踝蕭嚙賜�蛛蕭��鞱�㚚△�𨯙��辷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