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莊子畫像
莊子之道家哲學,對文化採消極否定的態度,以逍遙超脫為終極目標。於莊子眼中,孔子儒家學說積極入世提倡仁義禮智,結果只會徒勞無功。莊子甚至喜歡杜撰故事,勾勒孔子茫然若失之貌,以凸顯儒家學說之弊。有關故事,見於《莊子.漁父》︰
孔子愀然而歎,再拜而起曰:「丘再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圍於陳蔡。丘不知所失,而離此四謗者何也?」客淒然變容曰:「甚矣,子之難悟也!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子審仁義之間,察同異之際,觀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度,理好惡之情,和喜怒之節,而幾於不免矣。謹修而身,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孔子不明一生何以屢受厄困,漁父批評他難以醒悟,並以「畏影惡跡」之寓言說理,指出孔子錯用方法,不修己身而求之於人,終至惡果。
模擬試題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6分)
1. 「甚矣,子之難悟也!」
2. 「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參考答案
1. 「你實在難以醒悟啊!」
2. 「舉步愈頻繁足跡便愈多,跑得愈快影子便愈不離身。」
譯文
孔子淒悲地長歎,再行禮後站起來說:「我於魯國再次被逐,於衛國被削掉足跡,於宋國遭受砍樹的羞辱,亦曾被圍困於陳、蔡兩國。我不知道有何過失,遭受這四次詆毀的原因何在呢?」漁父悲憫地改變面色說:「你實在難以醒悟啊!有一人因害怕自己的身影、厭惡自己的足跡,想逃跑而避離它們,舉步愈頻繁足跡便愈多,跑得愈快影子便愈不離身,自以為仍跑得不夠快,於是加速奔跑而不休止,最終筋疲力竭而死。不知停在陰處影子便會消失,處靜止狀態足跡便不復存在,這實在太愚蠢了!你辨識仁義的道理,考察事物之異同,觀察動靜的變化,掌握取捨的法則,梳理好惡的情感,調諧喜怒的節度,卻幾乎不能免於災禍。認真修養身心,謹慎保持真性,還身外之物予他人,便再沒有甚麼拘繫和累贅。現今你不修養自身卻反而要求他人,這不是本末倒置嗎?」■謝旭
作者簡介: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任教,教授中國文化課程。考評局資深主考員與閱卷員。哲學博士、文學碩士、專欄作家。PROLOGUE 集團教育總監、中國語文科與通識教育科名師。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