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還夜空本色 讓繁星重現

2016-06-12

Starry Starry Night......美國民謠歌手Don McLean名曲《Vincent》不少人耳熟能詳,壯麗的銀河歷年孕育無數藝術作品,例如梵高的名畫《星夜》。然而在銀河下倚星細語的浪漫畫面,對都市人來說或許只是遙不可及的幻想。最新研究發現,隨着人類活動增加,光污染持續惡化,現時全球1/3人口已難以在居住的地點看見銀河,情況在美國東岸、西歐及東亞等地區情況最嚴重。學者呼籲社會減少光污染,讓人們重新看見璀璨夜空。

研究人員調查全球2萬多個地點的數據,再利用軟件分析衛星數據,繪製成世界各地的光污染地圖,前日發表報告。報告指地球83%人口受光污染影響,美國及歐洲人更幾乎「無一倖免」,在歐洲,法國、德國、荷蘭及意大利等國已看不見銀河,只有少數郊區未受光污染影響,主要位於北歐。美國東岸是另一重災區,幾乎所有地點均出現光污染。

新加坡受影響最深

若以受影響的人口比例計算,光污染最嚴重的國家或地區是新加坡,所有國民均無法看見完整夜空,科威特和卡塔爾亦有逾95%國民活在光污染中。乍得、中非共和國及馬達加斯加情況則最輕微,逾3/4國民可輕易欣賞璀璨星空。

中國內地方面,長三角、珠三角、北京、天津等地光污染最為嚴重;香港和台灣地區也難以看到銀河。在亞洲其他地區,首爾、釜山、東京、大阪、新德里、曼谷、吉隆坡及胡志明市等城市的光害嚴重;朝鮮、緬甸及柬埔寨等則有大片未受光害污染的夜空。在發達經濟體的二十國集團(G20)當中,意大利和韓國的光害最嚴重,加拿大和澳洲最輕微。

領導研究的意大利科學家法爾基指出,宇宙景觀不但壯麗,也透過藝術、哲學及宗教等形式,與人類文明連成一體,人造光線卻使它隱藏於無形,希望今次研究能讓公眾正視問題。他慨嘆美國已有一整代人從未見過銀河。美國科學家埃爾維奇也表示,國民如今只有在黃石公園等保護區才能逃離都市光源。

光害干擾生物規律

除了阻礙觀星,光污染可能干擾人體的晝夜節律,增加失眠、抑鬱、糖尿病和乳癌等風險。光害亦影響生態,干擾昆蟲、雀鳥及海龜的正常活動,可導致牠們死亡。科學家促請社會致力減低光污染,減少不必要的燈光、避免直接向天發射光線,亦不應使用干擾生態的藍光。人們亦可用科技減低光污染,例如感應技術調節街燈,無人車的發展亦可望減低道路照明需求。 ■《衛報》/

美聯社/路透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