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不論「狙」或「追」 皆選戰常見策略

2016-08-27

周永勤棄選風波,兩則所謂「狙擊/追擊錄音」成為關鍵。事實上,立法會選舉戰情激烈,以「追擊」或「狙擊」兩字形容候選人之間的競爭策略,一直都是「常用語」。

記者在網上查詢「狙擊」及「立法會選舉」兩個關鍵詞,即彈出260,000項搜索結果,包括「九西『本土派』混戰黃毓民被狙擊」、「黃浩銘狙擊何君堯」、「陳偉業親自空降屯門狙擊民主黨主席何俊仁」等。

如果以「追擊」及「立法會選舉」搜索,結果更多達10萬個,包括「滾動民調:『泛民』『本土』追擊建制」、「『本土派』六人參選撞區追擊民主黨」、「明愛社區小記者計劃追擊立會九龍東選情」等等。

周「快閃」難對質 何有口難言

何君堯昨日在記者會提到,競選團體自己討論的政策,最後都要經他及智囊拍板。他又指「狙擊」這個字眼在競選過程是十分常用的字眼,意指選舉策略,並不涉及任何刑事及攻擊性的事情。對此,周永勤應當出面解釋,否則大家只會覺得他反應過敏。

今次何君堯被捲入輿論風暴之中,面對作出指控的關鍵人物周永勤「講一半唔講一半」,昨日更迅速離港,只透過黨高層轉達,要留待立法會選舉完結翌日才回港交代事件。如今二人無法當面對質,一個棄選、另一個仍然參選,何君堯可謂有口難言,相當吃虧。 ■記者 文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