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稿:家庭式更自由 增社區認同感

2016-09-12

扶康會共有4個以家庭模式供智障人士居住的宿舍,其中「和諧軒」將於明年3月被政府產業署收回場地。扶康家庭經理余秀螢表示,以家庭模式經營智障人士宿舍可讓舍友享有更大的自由度,亦有助增加社區認同感,已成為歐美及日本對智障人士居所照顧的發展趨勢。扶康會早於上世紀90年代已採用此模式,無奈覓地困難及條例所限,發展絕不順暢。

政府資助的殘疾人士院舍訂明50人同住一舍的標準,日常活動及照顧模式難免集體化,院友亦難享私人空間。余秀螢表示,以家庭模式經營智障人士宿舍可讓舍友享有更大自由度,如能力較高的舍友可自由上班,自行控制吃飯及作息時間;另外又會有團體組成義工上門探訪,有助增加外界對智障人士的了解,以及舍友與社區的聯繫。

在歐美及日本,以家庭模式經營智障人士宿舍已成趨勢,扶康會早於90年代已採用此模式,亦是全港唯一,無奈覓地困難及條例所限,發展絕不順暢。「即使有足夠金錢自置物業,但都不易做。」余秀螢指出,社署規定殘疾人士院舍必須符合消防及建築安全條例,之前會自行尋找專業工程師協助處理,惟要尋找熟識殘疾人士院舍消防條例的專業人士並不容易。

全港至今有三百多間殘疾人士院舍,其中只有約20%符合條例要求,獲發正式牌照,「不需要放寬條例,但希望有更多支援。」業界一直期望社署可為機構配對專業人士,社署終於年中回應要求,盼可改善狀況;惟土地問題始終難以解決。 ■記者 陳敏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