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政府研吸引業主保育古蹟

2016-09-12

陳茂波:或提供經濟誘因 強調須善用公帑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高俊威) 近年香港社會對古物古蹟的保育日趨重視,不過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坦言,單靠政府的力量並不足夠,政府一直希望鼓勵更多私人業主參與保育歷史建築,正研究如何向業主提供具吸引力但又善用公帑的經濟誘因,又表明政府對各種建議均會持開放及審慎態度。

陳茂波在昨日發表的網誌透露,他於7月底曾與古諮會9名成員到澳門考察文物保育,除與澳門文化局局長會面,就兩地的文物保育工作交流經驗外,還參觀了當地多處富特色的歷史建築。他認為,澳門在文物保育的工作上,成功結合了文化旅遊推廣,值得本港借鏡。

回顧保育工作不同階段

他從而想到香港在保育歷史建築的工作上,也曾經歷不同階段:初期主要由政府主導,如將古建築交由當時的巿政局或區域巿政局規劃和管理,改作博物館或展館, 例如荃灣三棟屋博物館(現用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大埔香港鐵路博物館等。

他續說,到上世紀90年代,政府開始利用閒置的舊建築,改造成切合社區需要的新用途,例如舊香港仔警署被改建為「蒲窩」,為年輕人提供活動場所。到2000年後,社會更重視文物保育和文化藝術,當時便有不少歷史建築改作支持文化藝術發展的用途,例如位於金鐘的前軍火庫改用作「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展示亞洲藝術和軍火庫古蹟。

他表示,直至近年,當局探索出多元的保育模式,茩姣P民間的互動和夥伴合作,為歷史建築的保育帶來更多可能性和活力。如在2007年至2008年,政府提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邀請非牟利機構以社企形式,活化由政府擁有的閒置歷史建築。

計劃至今推出4期,已先後批出15個歷史建築項目,其中8項已完成活化並對外開放,直至今年6月底,已吸引超過257萬人次參觀。而第五期計劃亦將在本年底前推出。

他又特別提到,市建局近年積極參與私人歷史建築的保育和活化工作,其中位於灣仔茂蘿街及巴路士街的戰前唐樓「綠屋」,已成功活化為「動漫基地」。他稱讚巿建局的參與,為本港的歷史建築保育增添更多動力。

至於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陳茂波表示,政府一直希望鼓勵更多私人業主參與保育工作,除了優化維修資助計劃外,政府正研究如何按照歷史建築的規模、樓宇狀況及文物價值,向私人業主提供保育的經濟誘因和協助,並加強宣傳推廣。

保育不可再單靠政府

他強調,本港歷史建築的保育工作發展到今日,已不可再單靠政府的力量,而是更需要與公眾群策群力,集合民間智慧,不斷為歷史建築的保育探索出新可能。

他展望未來能透過與公眾討論,研究如何提供適當、具吸引力、並善用公帑的經濟誘因,鼓勵更多業主保育私人歷史建築。

政府對各種建議均會持開放和審慎態度,讓本港的保育工作與時並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