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教局:停廣讀津貼因善用公帑

2016-09-19
■左起:張志強、李雪英、莫慕貞。 姜嘉軒  攝■左起:張志強、李雪英、莫慕貞。 姜嘉軒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教育局決定本學年起中止向中小學發放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津貼,每校每年失去4,000元至17,000元購買圖書資助,引起學界極大迴響。香港中學校長會批評局方未經廣泛諮詢便隨意更改政策,事後僅在一份指引內一個頁底附註說明,形容取消資助的舉動帶出局方不再重視推廣閱讀的負面訊息,期望局方收回成命。教育局重申,在審慎理財及善用公帑的原則下,決定停止向學校發放津貼。

教育局上月發出「擴大營辦開支整筆津貼運用指引」,第十頁一個註解交代取消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津貼。香港中學校長會會長李雪英指,局方過往如有政策改動,一般會另發通函或信件通知校長,今次卻未見通知。至於上述指引屬會計文件,一般校長未必逐字細閱,結果不少校長開學後在傳媒口中得悉變動,李雪英形容教育界對事件感到錯愕及遺憾。

李雪英:閱讀模式轉非理由

對於局方以「學校推廣閱讀的模式已經轉變」及「學校普遍已能靈活地推行不同形式的校本閱讀計劃」解釋,建議校方按需要靈活調配其他津貼推廣閱讀。李雪英指,學校「左撥右撥」也許勉強填補這筆津貼,但削減資源影響不止於此,「這帶出負面訊息──閱讀不再是局方關注項目」。她又指,閱讀模式雖然逐漸轉至網上平台,但平台一樣需要資源購買,「閱讀模式轉變」根本不成理由。李雪英擔心閱讀「零資源」,未必所有學校維持原有閱讀活動,本來自由及輕鬆的閱讀氣氛,或因資源減少而變得緊張。

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張志強引述兩項國際研究指,多閱讀課外書的兒童,不論在學歷、掌握文化技能、公開試表現以至長大後的收入,均有更佳表現,顯示書籍是未來財政優勢的重要指標。

教育大學心理研究學系評估與評鑑講座教授莫慕貞亦指,根據2012年國際閱讀能力評估研究,縱然本港家庭藏書量不算很多,學生閱讀能力仍位列全球第二,正好說明閱讀計劃津貼有成效,對於低收入家庭學生而言尤其重要,希望局方恢復津貼。

教局稱續多元策略推學生閱讀

被指欠缺諮詢及不再推廣學生閱讀,教育局回覆指,當局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現時校本閱讀計劃形式多元而靈活,包括推廣網上閱讀,推廣閱讀已不限於「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在審慎理財及善用公帑的原則下,局方於2016/17學年起,停止向學校發放兩項廣泛閱讀計劃津貼,實施前已分別徵詢中、小學校議會意見和解釋安排,局方將繼續透過多元化策略推動學生「從閱讀中學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