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香港2030+》諮詢 未雨綢繆舉措

2016-11-08

特許測計師、中國房地產估價師張宏業

於十月中下旬,筆者參加香港測量師學會規劃及發展組2016年年會,大會主題是規劃與發展:過去、今日和未來。大會特邀六位主講嘉賓,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更是重點講者,列席的專家和政府官員分別就政策方向、策略規劃、項目監理、工程基建和城市設計等多角度作出論說,並從規劃師、測量師、工程師和城市設計師等不同專業視野分析,使參會者思考規劃與發展未來路向。

規劃署署長凌嘉勤是以《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作詳細表述,對未來十多年香港規劃發展路向進行清楚簡明的介紹。

三大規劃元素提升宜居度

不到一周後,發展局局長聯同規劃署署長召開記者會,正式啟動六個月《香港2030+》公眾諮詢期。局長表明這本策略書的願景是令香港成為宜居、具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發展的亞洲區國際大都會,主要建議包括三大規劃元素:提升香港作為高密度城市的宜居度、迎接新經濟挑戰和創造容量達至可持續發展。

面對未來建屋、經濟發展、公共用途用地的剛性需求,《香港2030+》建議拓展逾1,200公頃用地,迎接900萬人口,滿足跨越2030年的特區發展,具體規劃框架是「一」個都會商業核心圈、「二」個策略增長區和「三」條發展軸心。

「一」個都會商業核心圈是包括現時傳統核心商業區的中環和尖沙咀、正在陸續興建的九龍東地區和還在規劃的東大嶼都會商業核心區。

「二」個策略增長區是新界北和東大嶼都會。在新界北增長區中,政府透過綜合規劃及更有效運用棕地和荒置農地,在香圓圍/坪輋/打鼓嶺/恐龍坑/皇后山打造新一代新界新市鎮,亦在兩個位於沙田和文錦渡的具潛力落後區發展現代工業和需要在邊境旁營運的經濟活動,重點是政府擬於就地提供充足現在/未來經濟的工作機會,居民不用跨區上班。

在東大嶼都會計劃,政府建議進行大規模填海區,旨在於香港和東涌兩區中間建立第三所核心商業帶。

認同兩個策略增長區選址

特區缺乏土地是不爭事實,特區政府作出長遠規劃是未雨綢繆之舉,是應該受到社會上下尊重,各界請發表意見,務求集思廣益,繼續推動未來發展。筆者同意兩個策略增長區選址正確,既可引用新界北發展去理順棕地和荒置農地的發展問題,也可將東大嶼地區充分地興建為第三個商業核心區,盡量用盡未來大嶼山基建發展的機遇,有效地將大嶼山融入整個珠三角地區的地區性發展。

近期特區發生一連串立法會的風波,議員只花大量時間於政治鬥爭上,尤其被選議員的宣誓風波上。議員對經濟、民生工作沒有根本重視,嚴重阻礙未來發展,祈望社會上下重回正軌,各界人士實事求是,為《香港2030+》提供實際意見,開拓充足土地,令本港樓價平穩地上升,市民住宅需求得到根本性解決,香港重回具競爭力的商業之都。■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