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睆畹雄腹j廣東話字幕傳神 睇戲更投入

2017-01-18
■早期的電影有「戲橋」介紹劇情,並無逐句字幕翻譯。 網上圖片■早期的電影有「戲橋」介紹劇情,並無逐句字幕翻譯。 網上圖片

近年電影字幕的翻譯,越來越多採用廣東話,尤其是香港式的用語和本地流行的術語、俚語和所謂潮語等。電影是高度的商業化活動,觀眾是消費者,本地化的字幕翻譯,自然增加觀眾對電影的投入感和享受,從而帶動票房效應,所以外國電影發行通常都有大陸、台灣和香港3個中文字幕的版本,以迎合不同的觀眾社群。

早期「戲橋」講梗概 無逐句字幕

記得兒時看外國電影,一部片只有三數十張字幕幻燈片,並非每一句對白都有翻譯,用的是半文不白的書面語,只可以算是簡述。那時的電影劇情簡單得多,忠的就是忠,奸的永遠是奸,黑白分明;例如戰爭片中的「美國佬」一定勝利,「日本仔」肯定遭殃,其實沒有字幕也看得懂,而且入場時派送「戲橋」,其中有「本事」預先介紹劇情。至於「片上中文」的逐句字幕翻譯,已是上世紀60年代以後的事。

初期的字幕都採用書面語,也就是白話文,外語片和國語片也都如此。也有例外,就是歌唱粵語片,歌詞都用廣東話寫在銀幕下面,不少觀眾看電影時都跟荌菕C至於近年廣東話字幕的趨勢,大概可以從語言和社會的改變來分析。

流行文化帶起 網絡世代傳播

語言方面,粵語向來處於劣勢,未能登大雅之堂。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字有音無字,不可以完全書寫出來。其實粵語跟其他方言一樣,保存了不少古音古字,近年經過學者的努力,重新在古籍中發掘出一些已被人遺忘的粵音古字。又有很多有心人和學者,創造了不少新的粵音字,填補空白。有所求必有所應,廣東話已經演變為一種基本上可以書寫的語言。

社會方面,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粵語流行曲、港產電影和其他高度影響大中華區的流行文化,在在提高廣東話在香港社會的地位。儘管如此,法律和官方文件以至較為嚴肅高雅的文章等,還不能採用粵語,但在大眾傳媒的催谷下,粵語越來越普遍和廣為社會接受。

例如報紙和雜誌,尤其是網上的傳媒,為了適應讀者的口味,都不能不大部分使用港式口語;廣告用語為了深入民心,自然盡量通俗化。

至於社會媒介如facebook、WhatsApp等更是港式廣東話的世界,網民之間的溝通,更為趨之若鶩。

香港文化基本上屬於口語式,因此大部分的組成元素都接近流行文化。隨茯y行文化崛起,口語也廣為社會接受。

字幕翻譯是翻譯學裡面很特殊的種類,與其他翻譯有別,是另類的學問。大部分的文字翻譯都以書面語譯書面語,如文學翻譯;又如是用口語譯口語的傳譯。

字幕翻譯中的原文是口語,現時的做法還是大部分採用書面語翻譯,所謂「對角阬衝間v(diagonal translation)。撇開「口語中心主義」(logocentrism)的爭論不談,假若可以盡量選用口語作為翻譯的媒介,必定會令字幕更為生動傳神,觀眾也會藉茼r幕更加享受電影訊息傳輸的過程。■琤芮瑊z學院常務副校長及翻譯學院院長 方梓勳教授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