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警惕「泛民」內外夾擊行政長官選舉

2017-02-04

水 石

2017年即將在香港發生的各種事情中,第五屆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安排,無疑是本港各界及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前者涉及「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如何延續發展,後者將展示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的關係及形象。從各種跡象看,泛民主派(「泛民」)對這兩件事情都有一些不利於其順利進行甚至是對抗的圖謀,不得不給予警惕。

「泛民」從來都知道掌握政權的重要性,所以有過幾次派人出選行政長官的歷史,結果都是灰頭土臉鎩羽而歸。這一次他們調整策略,不主動派人參選(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聲稱參選是另外一回事),而是要運用手握的300多張選委票做文章,即便是無法推舉陣營中人,至少也要推出與自己政治目標相近或在某些方面疑似接近的人,千方百計阻擊中央政府認為更適合的候選人當選行政長官。這就是「泛民」在第五屆行政長官選舉中總的政治目標。

「泛民」要實現這樣一個政治目標,接下來會做些什麼?雖然一些行動細節因為參選人還沒有完全明朗而無法全面展開,但是從「泛民」近期圍繞行政長官選舉而陸續散發出來的信息看,其策略輪廓已經大致勾勒出來:從選委會內和選委會外兩個方向開展行動達到目的。

先說選委會內的行動。

攻擊任何中央支持人選

「泛民」對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接受《紫荊》雜誌採訪時講的中央對新一任行政長官要求的4點標準(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雖然沒有公開說「不支持」,但是在日後的具體表現中,讀者會看到他們的「不支持」態度。其中的一個標誌性的動作,就是千方百計攻擊任何被視為是獲得中央支持的參選人,要使盡全力阻止其獲得過半數便可當選的601票。

從傳媒的報道看,公民黨主席梁家傑這方面的表現最明顯。在林鄭月娥尚未辭官宣佈參選特首時,梁家傑即表示,未來的特首選舉,「泛民」選委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令林鄭拿不到601票。公民黨提早反對,也許他們認為林鄭月娥比較符合中央對新特首的標準。

鼓動投白票和「策略投票」

選舉中的白票,實際上就是廢票。這個套路「泛民」過往用過,它的主要直觀效果是:表明不贊成的立場;損害選舉工程形象。但是對選舉結果,一般講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正是這個原因,「泛民」在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中是否繼續使用白票策略,有不同意見。例如「香港2020」召集人陳方安生不主張投白票,她認為投了白票,等於放棄,這樣對提高「泛民」影響力一點作用都沒有。當然投白票的做法「泛民」不會完全放棄,只是留在最後,在任何希望都破滅的時候,以投白票或罷選的方式收場。

如果不出現投白票的舉動,「泛民」可能會採用「策略投票」。這個主意是當年「佔中」的主要鼓吹者戴耀廷提出的。他認為:「策略投票不是選最好的,而是揀在符合最基本要求下可取得最多的選擇。策略投票或做政治交易不是『造王』,也不是CBA(即choose best alternative,選擇最好人選),因重點不在於誰來做特首,而是看能否透過手上的選票換來香港民主的實質進展。」

這裡所謂「香港民主的實質進展」,指的是要求中央「撤回8.31決定,重啟政改」。

「策略投票」的重點是進行政治交易。戴氏認為選委會大致分為所謂的「西環板塊、商界板塊及民主派板塊」。「西環板塊」被視作親北京的鐵票,「泛民」很難得手。有可能拿來做文章的是「商界板塊」。「策略投票」實質上是鼓動「泛民」選委同商界選委接觸談判,進行政治交易,產生一個雙方認為都能夠接受的結果,如果說「泛民」在選舉行政長官過程中有「造王」的行動表現,「策略投票」便是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它不僅要影響選情,還要影響整個香港管治。(二之一,待續,本文轉載自2017年2月《紫荊》雜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