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敞得開的心靈

2017-02-13
■小朋友畫的花朵充滿童真及笑容。網上圖片■小朋友畫的花朵充滿童真及笑容。網上圖片

若 荷

朋友的女兒喜歡畫畫,今年四歲的孩子拿起彩筆全神貫注,一筆一畫一絲不苟,看上去十分認真。

最喜歡畫的是和她年齡一樣大小的娃娃,每個小人兒在她的筆下都歡天喜地手舞足蹈,那笨拙的動作和那陽光的表情,準確恰當地表達出她孩子世界的心理活動。還有她所想像的小花小草,她畫的花草就是一把沒有類別的植物,葉片圓圓,葉片尖尖,紅花綠花,什麼形狀顏色的都有,沒有邏輯也不講規則,可一枝一葉都開放得肆無忌憚、無拘無束,整個畫面充滿稚氣和童真。

每畫完一幅這樣的畫,孩子都要向大人展示她的作品,那是幼小心靈上盛開的小小的浪花。朋友會意,儘管她知道這不過是孩子幼稚的塗鴉,但也湊過去很認真地欣賞一番,然後她看到了這樣一個細節--每棵花草的枝幹上除了盛開的花朵,花朵裡還有一雙孩子的眼睛,這雙「花朵的眼睛」畫得非常細緻,就連睫毛都畫出來了。朋友看過就笑了,拍成照片發到朋友圈,並給這幅圖畫起了一個好聽的標題--「笑花」,附言道:為什麼在孩子的世界裡任何事物都能點綴上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是為了表達這些事物的完美和生長的歡愉嗎?

我知道,這是一個喜歡告白的孩子。自從學會語言,就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母親。有關孩子的照片,還有這幅小小的圖畫,看過之後我也深有感觸,心想這是一個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的女孩啊,雖然她還沒有長大,但已然有了自己的小小想法、靈感和創造力了,或許這就是孩子幼小心靈中感受到的那一方世界呢。幸福如花兒一樣的內心,自然有幸福如花兒一樣的體會與表達,圖畫就是她所要表達的一種方式,那有着「眼睛」的花朵,自然也有她想告訴這個世界的「花語」。

在孩子有限的認知過程中,把每一份歡樂、經歷都想用一種方式表達出來是他們的天分,儘管表達的不是那麼完整,然而那仍是他們的願望。把每一份幸福都表達出來,是不需要成年人引導的,他們天生就有表達自己愛好的能力和方式,就看我們怎麼去破譯盛裝幼小心靈的密碼。

這是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這是一顆敞得開的心靈,這樣的心靈只有在幸福歡樂的氛圍中才能打開。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心靈也是透明的,只有在幸福家庭生活長大的孩子,內心才有一個透明的世界。在這個透明的世界裡,必有一個頗具陽光的家庭,不議論是非,不謀害他人,不攀比權貴,不歧視貧困,不抗拒長輩,不違背常倫,父母的大氣,便是孩子的大氣,父母的達觀,便是孩子的達觀,父母的善良,便是孩子的善良,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終身的範本,可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裡不知不覺地模仿。

內心是一個透明體,它可以隱秘,也可以讓它接受無數的陽光。積極向上幸福快樂的孩子,個人的內心世界並不需要隱藏,她的快樂和幸福都會與父母分享。自然父母也會把自己的思想表達給孩子,和孩子勤溝通,多商量,認真傾聽,相互尊重,坦率真誠,保守秘密,不疑神疑鬼,不工於心計。好的家庭教育是把心靈打開,把猥瑣和陰暗關在家門之外,在這樣的家教下長大的孩子,必然懂情理、會處事、有責任、勇敢、陽光、充滿自信和智慧。

這只是我遇到為數不多的家庭其中一個,更多的家庭並不是那麼樂觀,甚至有的教育失當,家庭成員失和。還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家庭,父親動輒酗酒、謾罵,偶爾還有家暴,兒子長大後也有暴力傾向和罵人的惡習。懶惰是這個家庭的「傳統」,懶惰的後果是家庭的貧困,愈是貧困,愈導致他們的自卑,對任何事情沒信心。自卑使他們失去平和心態,從他們的臉上很難看到一個明媚的笑意。他們的多疑心理導致他們沒有朋友,人生灰暗,他們的冷漠導致親情缺失,生活壓抑。幼年的不良遭遇,也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陰影,長輩奇怪的行為嚴重影響到兒女孫輩的待人接物、言行舉止。他們不逾越大的法規,但也經常小錯不斷,和每一個人都能仇怨相結,和每一件事都能睚眥相對。

在所有的家庭教育中,貧困也不是教育缺失的借口,我曾看過這樣一部電視連續劇,劇情太長,我只描述一個最能打動我的情節:女主人公的父親去世時弟弟才三歲,母親在向親戚借錢給父親治病的許多年裡經歷了親朋的疏遠,沒有信心再生活下去,不得不將重擔交給十五歲的她來承擔,她也準備輟學打工掙錢養家。對於學校,她完全可以選擇默默地離開。

然而她選擇了敞開心扉,向尊敬的老師告白自己的境況,沒想到老師這樣對她說:人這一輩子所受的苦是有定量的,它只能減少,不能增多。就是這句話給她重新鼓起了勇氣,一邊讀書一邊幫母親幹活,照顧弟妹,後來考上大學,仍然做家教補貼家用,畢業後找到一份高薪工作,這才開始了無憂無慮的生活,開創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她仍然活潑、開朗、熱情、善良,秉持初心,助人為樂,敢愛敢恨。她有一雙愛笑的眼睛,這雙眼睛清澈明亮,時而沉靜端莊,時而流露鋒芒。她隨性而注重生活細節地活着,這是考量心理素質、性格氣質的標準。如果沒有當初堅強的選擇,她不會等到大學畢業,如果沒有遇到一位睿智的老師,她至今還在打工也說不定。前些日子,當網上出現某些學生由於遭遇詐騙而悲傷猝死的例子,那時我就想說,打開心靈敞開心扉,對於家庭和孩子是多麼重要,如何架起與孩子的心靈溝通的橋樑,真的是一門值得探討的學問。

人生就是一個知事、選夢、遇人、終老的過程。知事,就是通曉事理;選夢,就是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並且敢於為之而奮鬥;遇人,就是擇友謹慎。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對的時間裡遇到對的人,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緣分,知恩感恩的人,才會有貴人相助。成功的人生經歷,也就是如此形成的。作為一位母親,看到孩子的天真塗鴉,我和她一樣開心、陶醉,為那一個小小的敞開的心靈而喝彩。我給我的朋友點讚:不要吝嗇您的表揚,尤其是對於正在性格塑造、語言啟蒙中的孩子。

隨口的一句批評與誇獎,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直到有一天,發現孩子變得害怕失敗,經不起一丁點兒生活的挫折,已悔之晚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