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十五歲時志於學,現時一些青少年十五歲時卻沉溺於玩手機。資料圖片
人類在自然界中,壽命不算短,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今人類平均壽命卻早已突破七十。雖說修短隨化,但年屆八九旬的已不再「稀」。
可是年壽畢竟有時而盡,這一百數十個春秋,放在數千年歷史洪流,甚或有百多億年的宇宙中,也只算是滄海一粟而已。生命有限、年華易逝,所以更值得珍視。
魯迅認為「時間就是生命」,因為生命就是由時間組成。浪費別人時間與謀財害命無異,浪費自己時間也相等於自折天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過隙白駒」,這些成語小學生作文時常蹈襲。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故杜秋娘賦詩勸世人「惜取少年時」;孔夫子臨川而嘆「逝者如斯」,因而勸世人「十有五而志於學」,這些都是見道語。
十有五而志於學
老生常談,往往最易教人輕看。青少年學習能力強、記憶力好,又未有家室之累,正是求學治學、格物致知的黃金時機。學力未得培養,日後談何修身齊家?惟觀乎今之學子,十九沉醉於電子產品,或墮入互聯網而不能自解其縛,終日廢寢忘食,無心向學。
古之學者,雖也有聲色犬馬的外在引誘,但怎及得上智能手機無孔不入?眩目的發光屏幕,雖能滿足人的視聽之娛,但一去不復返的「少年時」卻也在滑動屏幕的指間流走。
到頭來才驚覺,原來虛擬領域中積蓄的寶藏,無用於現實世界,賺到一時快感,卻賠上花樣年華。嗟夫!今人的壽命,其實不比古人長多少。■羅賓 現職中學教師
rcheung@stlouis.edu.hk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