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談理財】藏富於民 勝於錢鎖庫房

2017-03-06
■在專訪中,林鄭月娥拿出具體財政數據表,闡述她的理財新哲學,強調要與民共享經濟增長成果。莫雪芝  攝■在專訪中,林鄭月娥拿出具體財政數據表,闡述她的理財新哲學,強調要與民共享經濟增長成果。莫雪芝 攝

林鄭月娥提出理財新哲學,強調政府坐擁龐大儲備,要將錢用得其所,與民共享經濟增長成果。她在訪問中解釋,政府實際儲備有過萬億元,如藏富於民、將錢投資於民生方面,效果會比鎖在庫房更佳,又認為管理公共財政要與時並進,不斷調校,不應一輩子死守一兩個所謂「規矩」。對於增加了的公共開支,她指應透過發展經濟填補,「造大塊餅」,令政府維持收支平衡。

港儲備雄厚 人稱現「結構性盈餘」

林鄭月娥重申認同審慎理財原則,因香港是外向型經濟,不適宜與西方國家看齊,將公共開支推高至佔本地生產總值(GDP)六成甚至七成。她又指,自己任職庫務局期間,曾參與中英聯絡小組,編制橫跨回歸前後的1997至1998年度預算案,其間曾向中方專家解釋何謂審慎理財。

「我指的是程度問題。」她指出,特區政府財政儲備在下月底會達到9,300多億元,加上有700多億元存放於外匯基金內預留作房屋儲備金、而沒有收取的投資收入,實際儲備可達過萬億元,「過萬億是什麼概念呢?代表政府兩年間一點收入都沒有,也可以維持到,包括基建開支。我看不到有什麼國家或地方可以有這種財力。」

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要求,特區政府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GDP增長相適應。林鄭認為,現時政府完全做到有關要求,甚至「做凸了」,「有人更說我們出現『結構性盈餘』,怎會年復一年也是如此厲害呢?」

公共開支維持20% 「使大驉v非事實

對於有指政府這幾年「使大驉v,她拿出回歸後每個財政年度的公共開支佔GDP比例的數據,作客觀比較,「有人說自己辭職是因為梁先生(特首梁振英)鍾意使錢,我真的沒有聽過,事實上也不是這樣,回歸以來公共開支佔GDP比例都是相若,都是20%左右,但20%本來也不是金科玉律。現屆政府這幾年,有人預測我們本年度的公共開支佔GDP 20.8%,事實上只是20.1%,到新一年搞『加強版長津』、免費幼教,預測亦只是去到20.4%。所以這個數是substantiate(證實)不到我們真的『使大驉z。」

錢支持到開支就行 餘額造福市民

她強調,即使要增加公共開支,也不會動用捍衛聯繫匯率、以萬億元計的外匯基金,就連滾存30多年的數千億元外匯基金盈餘也不會觸及。

林鄭又提到,在2005年至2008年3個年度期間,公共開支佔GDP比例特別低,其中2007年至2008年度只有15.3%,是由於當時停建居屋,基建開支減少,再加上那幾年GDP有逾9%的增長,所以才令公共開支比例變低。她認為有關數據「很有啟發性」,「即是你做大經濟這塊餅,你就可以放心使錢。」她再舉例指,新加坡有段時期的公共開支增加了不少,只是由於GDP增長,所以佔GDP的份額接近不變。

對手曾俊華曾稱「財政儲備越多越好」,她直言沒有聽過相關道理,指自己在庫務局任職期間,時任財政司麥高樂教她「錢收夠、支持到開支」就行了,多餘的錢應該藏富於民,包括投資於醫療、福利、教育及退稅,「錢在市民、企業的口袋裡會發揮得更加好,他們會去消費,會去投資,會對員工好些,(把錢)鎖在庫房內做乜鬼?」

林鄭強調,管理公共財政要不斷與時並進,不斷調校,「而不是拿茪@兩個規矩就一輩子也不改變,而這一兩個規矩也不是行之有效的規矩,是這十年八年來的『新規矩』。」

她又說︰「最重要是主事官員的思維。如果主事官員不想花錢,立什麼規矩也是向不想使錢的目標邁進,就沒有意思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