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談坦誠】虛話難彌撕裂 絕不過度承諾

2017-03-06

願景背後,林鄭月娥承認香港正面臨三大樽頸──土地、人力、政治環境。面對這些窒礙推動願景的樽頸,她不想單憑口講或個人表現就可解決,故選擇在政綱中以務實態度正視問題,講得出做得到,而不是作出過度承諾,花言巧語。

土地成推動願景最大樽頸

林鄭月娥在訪問中承認,推動她口中所說的願景殊不容易,因香港目前面臨很多樽頸。首個樽頸是土地,她指很多工作都要土地,而房屋是首當其衝,如果沒有足夠土地,就難以支持她提倡的重建置業階梯。

她又指,香港開始出現退休潮,整體勞動人口預計從明年開始下降,並舉例指有一些勞動性、半專業的工種很難找人去做,如長者護理,故提出在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受聘、工資不受損害的前提下,與勞資雙方商討如何有規限地輸入勞工,「我知道勞工界不喜歡聽,但也沒有辦法,如果不解決這個樽頸,經濟恐怕難以向前發展。我在這方面比較坦白,我不會因為勞工界在這場選舉有這麼多票,就迴避這些問題。」

政治生態也是林鄭口中的樽頸之一。她認為,現時的行政立法關係不利於推動願景,故她重視改善雙方關係,希望社會氣氛變好,能夠團結不同意見、立場的人,「所以在這個前提下,如果貿然說要重啟政改、為廿三條立法,根本就有些自相矛盾。一方面說想團結社會、社會和諧,大家可以做實事;但另一方面,歷史教訓告訴我們這兩個議題一出來,就會分裂社會。」因此,她亦坦誠表示,只能盡自己最大努力,在任內創造有利條件,去處理政治上的爭議議題。

貿然承諾重啟政改 與團結自相矛盾

對於如何處理社會撕裂,她指要真正了解撕裂原因,然後付諸關心、聆聽、行動,「我不相信社會會純粹因為一個人表現出很團結,她就會很團結。你要真正去了解出現了不團結(的原因)、或者他有什麼關心、焦慮,而將它(解決方法)付諸行動。如果所有東西都無行動,那只是得個講字,一時三刻可以令人覺得舒服,但事實上市民很快會知道都是無疾而終,都是『好虛』的說話。」

林鄭強調,自己的政綱很實在,不會過度承諾,不會花言巧語,「具體有什麼可以做,而我也認為下屆政府團隊有信心、有能力可以推動的,我就大膽、具體地提出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