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近年來發生不少有關漁農食品的安全問題。當中包括2006年的孔雀石綠事件、2016年的瘦肉精豬隻供港事宜,近年也時聞有關農作物濫用抗生素等問題。相關事件雖然較零星,不過食安隱患卻連帶其他國家的食安事件,一同衝擊整個食品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其實,國家各省各地不乏各種優質農產品,故建議國家在現時有機認證、綠色認證、無公害認證等的基礎上,強化農產品食品安全認證的工作,加強相關支援,讓綠色食品行業可以提升品質,打造優質品牌,把握國家「一帶一路」的機遇,銷往世界各地。就此,民建聯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鑑於現時內地包括農產品在內的食品,普遍予人較次一等、廉價且不安全的印象。民建聯建議政府可與國內外的學術機構、權威認證組織及漁農科研單位進行合作,擬訂出廣受國際認可的標準化認證模式,予優質農戶申請有關認證,並向國際加以推廣有關認證,徹底改變國內農產品予國際社會的印象,同時協助國內農戶向其他國家及地區推廣更多中、高檔次農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第二,「一帶一路」曾提出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在此,不少業界人士均深表期待,並期望國家能建立合適平台,協助農戶認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狀況及銷售環境,並為農戶將產品銷往外地一事提供法律、渠道及借貸層面上的支援,讓農戶能盡快把握「一帶一路」的機遇,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
第三,各省、各地區均不乏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及其歷史傳統,當中包括黑龍江每年4月份才有的「開江魚」、蘭州百合,以及內蒙牛隻及其副產品等。上述產品並不亞於國外部分知名農產品,故建議國家協助各省、各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建立品牌及推廣,包括協助當地農戶以機械化形式生產、取得國際認可的安全認證,以及以高效的宣傳方式推廣,讓這些產品得以有效推向「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甚至世界各地。
第四,鑑於「一國兩制」的大原則,港澳特區並未能直接或間接得到國家在農業上的相關支援。
由於港澳地區的漁農業正處於重要的轉型時期,為了推動業界的持續發展,建議國家聯同特區政府,協助業界參與「一帶一路」有關農林牧漁業等方面的相關合作及建設,讓港澳地區的業界可共同參與國家的重要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