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業 特許測計師、中國房地產估價師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指出「港獨」是沒有出路的。同樣地,總理語重心長地釋出了「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重大的經濟信息,是希望三地攜手構建大灣區經濟體,讓香港不致被「邊沿化」,錯失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火車。
平情而言,香港根本不可能獨立,經濟上跟廣東省有效地互補配合,實是各方雙贏局面。香港社會各界應扭轉合作思維,從以往香港企業單向廣東省輸出資金、人才、技術,到現時的雙方實力平等,交往方式是互補不足、互相交流,實現政策溝通、設施互通、資金交通、貿易暢通及文化相通。
深圳GDP短期有力超越香港
2016年深圳的GDP為1.94萬億元人民幣(約2.18萬億港元),而香港的GDP為2.49萬億港元,差距其實每天被收窄中。如果假設兩地仍會以約9%(深)和2%(港)速度增長,則不出二年間深圳會超越香港變成華南區的經濟「老大哥」,並且中長期間距離只會擴大。
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包括「二區九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其經濟潛力驚人,佔全國土地面積及總體人口的0.4%及4.5%,但經濟數量(以2015年數據)有8.4萬億元人民幣,是全國12.4%,實是整個國家發展速度較快的火車頭。
除了過往經濟實力雄厚外,粵港地區產業互補性較高。香港的金融、專業服務業發達,高等教育、醫療設施、綜合研究、基礎建設、對外交流實力雄厚;而深圳高科技產業開發和企業初創是全國龍頭地位,珠三角其他地區則可提供充足土地,廉價勞動力、一眾下游企業支撐高端製造業、智能製造業。香港及廣州都面對人口老化,醫療需求強勁及消閒/養老/旅遊設施不足的成熟都市常見問題;珠三角城市群和附近鄉鎮正好補足養老/消閒/醫療/教育/旅遊需求的缺失,達到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增長、共同繁榮的終極目標。
大城市高樓價阻礙經濟發展
港澳深廣四大城市同樣面對城市土地發展不足,衍生的經濟壞影響是土地價值年年上升,各類樓宇高居不下,阻礙城市持續發展,市民怨聲不減,對未來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構成不良因素。如果這些大都會可以將部分較低產值但用地較大的經濟活動有序地轉移至珠三角腹地,再利用騰出的土地發展,則是雙贏的情形。
在今年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廣東省省委書記和省長同倡議國家賦予粵港灣區高效合作協調機制,將整個大灣區建設提升至地區協作層次。通過定期的聯席會議機制,整個大灣區政府官員能夠利用不同領域如產業協作、城市規劃、民心相通、技術互換、資金互融、項目對接等等手法,加速推進大灣區協作前進。
沿用「一帶一路」的方式,政府應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專責辦公廳,內部協調各相關部門運作,外部則可以專門同其他城市「打交道」,簡化共同合作的機制。
特區應建立專責辦公廳協調
通過定期的聯席會議,「二區九市」政府能夠快速地協作,共同發展、共同解憂、共同規劃,大步向前,共建灣區成為全球性的大灣區發展,既可令廣東省繼續處於全國經濟龍頭地位,也可使香港經濟可以深化發展。■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