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國以信,信立而國治。統治者必須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如是則人心歸順,否則將人心背離。統治者應以信治國,這大抵是古往今來,不同學派所共同相信的原則。對於法家,尤其重視以信建立法術勢的統治哲學。《韓非子.外儲說上》有一則關於統治者守信的故事。
晉文公攻原,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擊金而退,罷兵而去。
士有從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諫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遂罷兵而去。
原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乃降公。孔子聞而記之曰:「攻原得衛者,信也。」
晉文公曾作出「十日之期」的承諾,其後面對利益與守信的取捨,他毫不猶疑取信而捨利。原人與衛人由於晉文公能守信而歸順,可見能守信之君主是多麼的令人期待。
譯文
晉文公攻打原國,帶了十天糧餉,於是與大夫約定十天收兵。到達原地十天,卻沒攻下原國,晉文公便鳴金收兵,打算離開原國。
有一個由原國走出來的大夫說:「原國三天內便可攻下。」群臣近侍進諫說:「原國城內糧食已枯竭,君主暫且等待一下。」文公說:「我和大夫約期十天,還不離開的話,便失掉我的信用。得到原國而失掉信用,我不願如此。」於是收兵離去。
原國人聽聞後說:「有君主像他那樣守信用,怎可不歸順呢?」於是向晉文公投降。衛國人聽聞後說:「有君主像他那樣守信用,怎能不跟從他呢?」隨後歸降晉文公。孔子聽聞後記下來說:「攻打原國而得到衛國,是由於信用。」
模擬試題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6分)
1.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
2. 「攻原得衛者,信也。」
參考答案:
1. 「有君主像他那樣守信用,怎可不歸順呢?」
2. 「攻打原國而得到衛國,是由於信用。」
■謝旭 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任教,教授中國文化課程。考評局資深主考員與閱卷員。哲學博士、文學碩士、專欄作家。「序言教育集團」、「PROLOGUE網上補習」教育總監、中國語文科與通識教育科名師。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