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養生坊 > 正文

春季養生宜與忌 保養五臟 延年益壽

2017-04-09

養生,是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行為、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我們現在所說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臟,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文︰香港中醫學會 陳飛松 圖︰遊木、新華社、中通社

起居宜忌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恰逢其時。春季應該如何養生?早在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提出了春天養生的原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春天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宜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茯K天生發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忌晚睡晚起,或緊束身體。

南方沿海地區春季還要防寒祛濕:初春減裝「下厚上薄」、「春捂秋凍」是中醫養生的要訣。初春寒溫交替,天氣反覆無常,早晚溫差大。還由於人們冬季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度過,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下降,難以抵擋初春忽冷忽熱的多變氣候。如果過早地脫去棉衣,寒氣會乘虛而入,寒則傷肺,加上人體的皮膚已經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禦能力有所減弱,所以易患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春捂」得當,可強健體質,減少發病機會。因春天風大,中醫認為風木克海,空氣濕潤有關。「回南天」出現時,空氣濕度接近飽和,牆壁甚至地面都會「冒水」,到處是濕漉漉的景象,空氣似乎都能擰出水來。因此,祛濕也是因時因地制宜。

飲食宜忌

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故《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洩之」。酸味入肝,且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且足以影響脾胃的適化功能,故《攝生消息論》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春時木旺,與肝相應,肝木不及固當用補,然肝木太過則克脾土,故《金匱要略》有「春不食肝」之說。由此可見,飲食調養之法,實際應用時,還應觀其人虛實;靈活掌握,切忌生搬硬套。

一般說來,為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為扶助陽氣,此時,在飲食上應遵循上述原則,適當食用辛溫升散的食品,如:麥、棗、豉、花生、b、香菜等,而生冷黏雜之物,則應少食,以免傷害脾胃。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即在春天應適當多吃些甜味食品,甘能健脾,少吃酸味食品,多食酸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礙,影響消化吸收。中醫認為,初春飲食應以辛溫、清淡為主,辛溫祛寒,清淡利濕,這樣使人體能抗拒風寒、風濕之邪的侵襲,健脾益氣,減少生病。忌食油膩、生冷、酸澀、黏硬和大辛大熱食物,以免助熱生火,傷害脾胃。要攝入足量的水果、蔬菜,以獲得必要的維生素,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慾等作用。同時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預防感冒、肺炎等春季傳染病的發生。

情緒宜忌

中醫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肝主疏洩,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故春季情緒養生,宜心胸開闊,樂觀愉快;忌情懷憂鬱、暴怒。對於自然萬物要「生而勿殺,於而勿奪,賞而不罰」(《黃帝內經》),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培養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懷和高尚品德。所以,春季「禁伐木,毋覆巢殺胎夭」((淮南子.時則訓》),被古代帝王視作行政命令的重要內容之一。而歷代養生家則一致認為,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春天,應該踏青問柳,登山賞花,臨溪戲水,行歌舞風,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春季的大自然相適應,充滿勃勃生氣,以利春陽生發之機。

適合南方地區祛濕的粥與湯

一.五苓粥

材料︰澤瀉12克,茯苓、豬苓、白術各9克,桂枝6克,粳米100克

製法︰先取茯苓等五味中藥於砂鍋內煎煮,煮沸後文火保持30分鐘,反覆兩次。過濾去渣留汁,備用。再取粳米淘洗乾淨,加水熬煮至八九分熟爛,加入上述備用之藥汁,繼續熬煮至熟爛,即可。

溫熱服,每日2至3次,3至5日為一個療程。本方健脾利水滲濕,溫陽化氣。常用於慢性腎炎、急性胃腸炎、尿瀦留屬於水濕內停者。血糖升高者和糖尿病者不宜採用此方法。本法所治之證,為中醫所說太陽表證未解,內傳太陽膀胱腑致膀胱氣化不利,水濕停留下焦而成太陽經腑同病。治療宜用健脾利水滲濕,兼化氣解表。

二.芡實杞圓龜苓湯

芡實杞圓龜苓湯氣味帶藥味香潤,具滋陰清熱,健脾益腎的功效。 芡實杞圓龜苓湯適合於腎陰不足,陰虛火旺,症見骨蒸潮熱;或脾虛濕聚、濕濁內停之濕疹瘡毒反覆發作;或脾腎不足之洩瀉滯下等。

原料:烏龜1至2隻(約500克)、土茯苓150克、芡實60克、枸杞子30克、圓肉60克、生薑2片。

製法︰先把烏龜放入盆中,淋熱水使其排尿,用開水燙死後洗淨,切去內臟、頭、爪;土茯苓、芡實、杞子、圓肉等洗淨,稍浸泡;然後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12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3小時以上,調入鹽、油便可。

此量可供2至3人用。這個湯既滋脾腎之陰,又洩脾腎濕濁,是滋陰清源、養陰退熱的春季家庭理想湯品。湯中烏龜,最好能選取金錢龜,如價格太昂貴,草龜代亦可。其性平、味甘、鹹,功能滋陰潛陽、補腎養血。《本草衍義補遺》說「下甲補陰、主陰血不足」。《本草通玄》說「板咸平,腎經藥也,大有補水制火之功」。《日用本草》說龜肉能「大補陰虛」;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有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芡實性平,味甘、澀,功能固腎澀精、補脾止瀉;枸杞子性平味甘,功效補益肝腎;圓肉性溫味甘,功能補益心脾;生薑健胃、除腥。合而為湯,滋補肝腎、清熱解毒、調養心脾,共奏清退虛熱、解毒利濕而不傷陰,滋陰養液而不留邪之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