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政協提案】主寫提案倡內企借港優勢

2017-04-13
■施榮懷(右一)與赴京出席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陳清霞(右二)、朱銘泉(右三)及容永祺於人民大會堂前留影。 鄭群 攝■施榮懷(右一)與赴京出席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陳清霞(右二)、朱銘泉(右三)及容永祺於人民大會堂前留影。 鄭群 攝

作為香港中華廠商會永遠名譽會長、商界代表的全國政協委員施榮懷,每年均提交多份提案,今年他與全國政協委員李秀恒及林大輝聯名提交了7份提案,其中《香港優勢助內地企業邁向國際》則是他本人主寫。他認為內地企業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正不斷提升,而在港的各類商會、協會近三百家,其中包括三十多家外國商會、三十多家行業商會、綜合性商會以及半官方機構。

港商貿服務可做跳板

施榮懷倡議內地企業應積極加入香港商會、協會,這樣可更容易取得這些國家投資的最新資訊,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而《關於切實推動內地中小企業「減負降本」》提案,則是收集了廠商會同仁在內地投資設廠所遇到的問題而提出的建議。

施榮懷強調,香港是一個全面開放、高度國際化的商貿平台,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營商環境,是外資企業進入內地的主要門戶,也是內地企業走向國際的重要橋樑。

他指出,香港助內企拓展海外市場的優勢包括:香港的商貿服務是內地企業海外拓展的平台和跳板,以及香港的專業服務可助內地企業海外收購合併。為此他建議香港應繼續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鼓勵有實力的企業來港上市,籌集「走出去」所需的資金,同時加強兩地政府部門的交流與溝通,進一步提高兩地在投資領域的合作水平,而若能充分利用香港商會組織的服務功能,施榮懷相信能為兩地企業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

籲國家為中小企「減負」

施榮懷指出,在內地的中小企業面對林林總總的行政和專業性收費,業界反映,未能受惠於中央接連出台的減稅降費利好政策,因相關政策主要針對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微企業,而數量佔最多的中小企業卻未能受惠其中。

施榮懷建議國家在制定和出台幫助企業減輕成本負擔的政策時,應當將中小企業納入稅收優惠政策的框架中,以凸顯中小企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同時,他建議減輕企業的非稅負擔作為「降成本」的重要舉措,除了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減輕企業面臨的各項隱形制度性成本外,亦大力降低企業的各項行政和事業性收費,包括顯著降低社會保險繳費費率和取消徵收包括企業工會費等在內的不合理繳費,透過全方位的減負「組合拳」,方能更全面、更有效地協助中小企減輕成本負擔。■記者 鄧學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