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繼深圳和浦東之後的第三個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的建設與當年的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所處的區域和歷史條件並不相同。張連起認為,應當學習借鑒深圳和浦東的有利經驗,但並不是把兩個城市建設作為範本。
張連起解釋稱,當時的深圳是適應外向型經濟要求,在發展中集聚了一些勞動力密集型的加工業,以及資本密集型的一些企業,然後人口大量湧入;雄安新區則情況完全不一樣。一是人口不能大量集聚,二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投資也不適合這個地區。上海浦東的發展定位於金融中心,比如成立股票交易所、發展金融市場等,同時依託老城區培育推動了浦東新區的發展;而雄安新區是「一張白紙」,是一個缺少參照物的城市,需要探索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的現代城市建設新路徑。
打造京津冀經濟新增長點
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副組長鄔賀銓表示,與之前兩個特區不同的是,雄安新區扎根內陸,京津冀地區的優勢資源將帶動雄安發展。在經濟開放的基礎上,雄安新區將走一條「堅持創新驅動、引領區域、富有內涵、集聚發展」的道路。
而與鄰近的曹妃甸區、天津濱海新區相比,雄安新區的起步高、定位明確,中央更加重視,未來會有更長足的發展。鄔賀銓指出,未來,中央還將把這兩個區域重新拉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之中,使該區域目前還未發揮出來的經濟作用發揮出來,協同雄安新區,一起作為我國多城市發展群體的支撐,成為京津冀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雄安應成中國「硅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則指出,雄安新區承載的使命就是創新,今後應該是中國成為創新型現代化國家的心臟區域,是中國的「硅谷」。
雄安預示着政治、文化、歷史、科技、人才聚集的中心地區將開始崛起,遠遠超出經濟含義。張燕生說,從意義上來說,它將超過深圳和浦東,因為它擁有歷史、政治等含義,是中國全方位走向現代化、扮演負責任大國、實現中國夢的重大一步。現代化將在中國的中心位置開始崛起,中國將參與國際治理,推動全球化,為全球化提供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