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建國企資本補充機制

2017-04-20
■陷入債務危機的某企業通過金融救助和企業重組逐漸回歸正常。圖為企業招聘人員在接收回歸的老員工。  新華社■陷入債務危機的某企業通過金融救助和企業重組逐漸回歸正常。圖為企業招聘人員在接收回歸的老員工。 新華社

目前,中國非金融企業的槓桿率偏高,工業企業的槓桿率大概是167.6%,而資產負債率大概超過56%。「企業槓桿率如果不降下來,不僅直接拉升了企業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和去產能沒有辦法銜接,和企業的保持可持續健康運營也難以銜接。」楊凱生說。

在去槓桿方面,國有企業的問題比較突出,原因是目前缺少資本補充機制。楊凱生認為,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增加對國有企業資本金的注入,如果說有難度,要和國有企業的改革結合起來,要騰挪、優化一些國有資本,來支持必須做大做強的國有企業。

資本金不足是本質

去年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提出,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除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和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外,主要用於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及相關改革成本支出、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和其他支出等。

在楊凱生看來,補充國有企業資本金抓住了企業槓桿率高的本質。企業槓桿率高,實質是資本金不足。同時,要約束企業的負債率,要有明確的指標,不僅是對企業經營層,更重要的是對企業出資人、企業監管者等的約束。「把增加國有企業資本金和國有企業的改革,以及國有資本的優化配置結合起來,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必須做大的國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振明也認為,國有企業在資本補充機制上存在不足。但他認為,「在去槓桿方面,今後以債轉股為主要方向。」

實體經濟發展成重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7年去槓桿的對象不只限於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門,更在於實體經濟部門。「實體經濟辛苦一年,賺的錢都交了銀行利息。長期下去,實體經濟都會被掏空,提早進入產業空心化時代。」劉志彪說。

中國經濟運行中的風險正來自實體經濟的泡沫化、高槓桿,如嚴重的產能過剩和普遍存在的殭屍型國有企業,都是由大量的信貸資金堆積起來的。劉志彪認為,實體的企業部門也應該成為去槓桿的重點。

當前,金融行業對於實體經濟部門惜貸、慎貸已成常態,民眾抱怨金融部門脫實向虛,願意放貸給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卻不肯流入實體經濟。劉志彪認為,這是怪錯了方向。從另一方面看,中國實體經濟企業過於依賴間接融資,間接融資的天性決定了其不適合承擔創新等風險事業。

「要繼續保持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大力發展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整體經濟和產業的抗風險能力,避免資產負債表收縮。」錢學明表示,應通過基礎設施、城鎮化等公共服務支出增加需求,適當穩定企業的資產收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