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年看過賓史迪拿的《發夢王大歷險》,總覺得有點雷聲大雨點小。沒想到以寸嘴BB做賣點的《波士BB》原來同樣大玩想像世界,而且更加虛實交錯。就如一眾貓奴狗奴一樣,一眾父母不知不覺成為了「BB奴」,心甘情願任勞任怨。將BB包裝成波士,可謂刺中一眾家長的萌點。不過當大家都將焦點放在西裝BB身上時,不要忘記BB的哥哥Tim才是整套卡通的靈魂。
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像世界,Tim也不例外。電影開首已經交代Tim是個喜愛幻想的小孩,這段前奏對理解往後的故事非常重要。與其說這是個兄弟合作的歷險故事,不如說這是一段運用兒童視角想像生命來源的狂想曲。黑超BB的存在可以說是有,也可以說是無。「我從哪裡來呢?」應該每個小朋友都有問過這個問題。對愛幻想又愛歷險的Tim而言,BB可以是天上BB公司的產物,就像《怪獸公司》一樣。全套電影間或以幾個鏡頭描寫「現實」,暗示了大人與細路之間世界觀的大不同,相映成趣。這種敘述方式亦讓人想起《少年Pi的奇幻漂流》,同樣以虛寫實。
另一點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奸角。卡通人物本來就甚少大奸大惡,更何況這種以BB做主打的合家歡電影?如果將《波士BB》的奸角視為Tim的想像,就更應想想奸角背後的「罪名」是什麼。奸角是誰,在此先賣個關子。有趣的是,他由忠變奸的原因竟然是無法繼續做BB,換而言之,兩個字,成長。果然時光這個壞人偏卻冷酷如許,想做BB耐些也不許。這種對成長的恐懼與充滿童真的想像並置,相輔相成,構成了小朋友那種童心未泯的愛與恨。
談到成長,很容易想到彼思動畫的《玩轉腦朋友》。相較之下,《波士BB》不輸造型,但對成長的刻劃始終未及前作。不過《波士BB》教曉我們,創意永遠源於一個問題或意念,例如一句,B從哪裡來?■文︰鄺文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