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澳門發展成功經驗值得借鏡

2017-05-08

張桂蘭 張學良基金會會長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5月8日至10日視察澳門。張委員長曾提醒港人,如果香港再不重視經濟建設,兩年後大有可能被深圳超越。這個提醒用心良苦,希望港人警惕,香港泛政治化,糾纏過多的抗爭,不但影響經濟、民生政策的落實,還將削弱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競爭優勢,影響香港在區域的領先地位。再看澳門,近年發展勢頭之猛,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值得香港人反思,勿再內鬥虛耗,浪費機遇,蹉跎歲月。

澳門回歸前,其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發展水準遠不及香港。但回歸至今,各方面發展水準都與香港不相上下,某些方面更超越香港。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澳門各界充分利用中央給予的扶持政策,排除政治爭拗,集中精力和資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把握了寶貴的時間,搭上了內地經濟迅速發展的快車,也證明了發展才是硬道理。

澳門集中精力謀發展

澳門常住人口60萬,面積30平方公里。據統計,從1999年回歸祖國至2013年,澳門人均GDP由1.5萬美元增至8.7萬美元,增幅達到4.8倍,年均增幅達16.2%。

1997年,北京、上海、廣州的GDP之和遠不及香港。如今,北京、上海、廣州各自的GDP皆已超過香港。香港比澳門簽署CEPA協議更早,可惜香港落實CEPA協議引發「摩擦」不斷,而澳門的CEPA執行暢順,並陸續簽署了多個補充協議。

澳門回歸18年,主動調整產業結構,會展業異軍突起,共舉辦過各類國際性會議和會展超過1000場。澳門庫房依賴博彩業稅收的情況也開始轉變,佔澳門總財政收入的比例持續下降 。

澳門充分發揮國家支持的優勢。2009年8月,國務院批覆實施珠海《橫琴島總體發展規劃》,提出逐步把橫琴島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澳門正穩步推進有關規劃。反觀香港,與深圳合作開發的河套產業園遲遲未能起步。

經濟發展使澳門特區政府財政充盈,民生投入水漲船高。澳門教育財政預算,回歸那年是13.2億澳門元,目前已超過60億澳門元。澳門高校回歸前只有4所,目前增加至10所。澳門學生從幼稚園到高中15年全部實施免費教育,開亞洲地區之先河。醫療衛生資源投入,回歸15年間翻了2番。初級衛生保健體系被世衛組織稱為「太平洋地區典範」。澳門居民如今人均壽命高達84歲,全球排名第二。

香港應奮起直追

澳門經濟發展後來居上,在於「不折騰」,澳門市民大力支持特區政府按照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維護澳門的繁榮穩定。澳門特首崔世安曾總結說:「澳門民眾普遍認識到澳門是處於國家主權下的、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區,因此,只有國家利益得到充分維護,特區利益才能獲得根本保障。」 澳門的超越性發展,值得香港參考,香港也應奮起直追,拒絕政爭干擾,不再蹉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