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喜迎回歸20周年】饒公「帶路」導賞 「敦煌韻致」展魅力

2017-05-24
■梁振英昨日出席「敦煌韻致─饒宗頤教授之敦煌學術藝術展」開幕典禮。與夫人梁唐青儀(右七)、楊健(左七)、劉江華(左六)、和饒宗頤教授(坐輪椅者)共同主持開幕典禮。■梁振英昨日出席「敦煌韻致─饒宗頤教授之敦煌學術藝術展」開幕典禮。與夫人梁唐青儀(右七)、楊健(左七)、劉江華(左六)、和饒宗頤教授(坐輪椅者)共同主持開幕典禮。

梁振英楊健劉江華主禮 百歲國學大師親臨剪綵

「一帶一路」全球熱議,敦煌是絲路上的明珠,留下燦爛壁畫、豐富經卷的敦煌文化,勢將再度引人注目。香港文化博物館即日起舉辦「敦煌韻致」展,展出敦煌學術泰斗、饒宗頤教授的敦煌學術藝術系列作品,讓市民能夠深入體會神奇敦煌的魅力。饒宗頤研究敦煌逾一甲子,深深迷上敦煌文化,曾寫詩明志稱,來生都希望做敦煌的寫經生。■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翔

「敦煌韻致」展昨晚舉行開幕禮,百歲國學大師饒宗頤親臨剪綵,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伉儷,中聯辦副主任楊健,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等任主禮嘉賓。

CY讚饒公讓絲路明珠璀璨

梁振英在致辭時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以饒公展覽作為慶祝活動之一,別具意義。

他讚揚饒宗頤是漢學界的殿堂人物,涉獵極廣,從甲骨學、古文字學、上古史,到敦煌學、民族學、宗教史、藝術學都有深入研究,著作極多,影響幾代學人,是學術界的一代泰斗。

他續說,國家早前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絲綢之路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梁振英強調,敦煌是絲路上的耀眼明珠,饒公早在1950年代已開始探索敦煌這個文化寶庫,「他作為研究絲綢之路文化的先行者,數十年來著作不斷,不僅在學術上提出真知灼見,同時促進了中外學者的交流,讓世界各地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為發揚敦煌學和中華文化作出莫大貢獻。」

他讚揚,饒公不僅是博古通今的學者,在書法、繪畫、音樂等藝術領域,也有深厚的造詣,從敦煌經卷的書法和白描畫稿獲得啟發,創作出別樹一幟的作品,向世人展現了燦爛的敦煌文化。

祝饒公福壽康寧松柏長青

「這次展出的書畫,不單呈現了敦煌動人的韻致,也體現了饒公對『學藝雙攜』的追求。」梁振英祝願展覽圓滿成功,饒公福壽康寧,松柏長青。

展出115作品 免費開放至9月

是次展覽由康文署及港大饒宗頤學術館聯合主辦,展出了饒宗頤115件敦煌藝術和學術作品,包括60件以敦煌畫技創作的繪畫和書法作品、12件以饒宗頤敦煌書畫做成的藝術品及饒宗頤系列敦煌學術作品,展期由即日起至9月18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港大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鄧偉雄指出,饒宗頤一向主張文化是一個整體,中國古代的學術和藝術是融為一體、密不可分的,學術與藝術互通互補,相互提攜,「這次展覽是他研究成就的一次明證,他的研究著作融入了他的書畫藝術,他的藝術作品也反映了其學術成就。」

他續說,饒宗頤於1952年、年僅35歲時任港大教授,開始致力研究敦煌文化,從此對敦煌沉迷至今。由於敦煌逾六萬件文物絕大部分流失海外,因此饒宗頤屢赴日、英、法等國的博物館研究敦煌文物,寫下的系列著作成為敦煌學術經典作品。內地改革開放後,饒宗頤立即飛往敦煌,以最直接的方式研究敦煌。

他表示,饒教授的研究方式注重融通,並不局限於對敦煌文物和遺蹟本身的研究,而是從中考究魏晉唐宋整體的歷史文化特色,由敦煌詩詞研究宋詞起源、由敦煌壁畫研究唐朝畫風發展等,「他對敦煌白描技法的研究和由敦煌出土著作所寫的道教研究,都已成為權威論述。」

鄧偉雄續說,饒宗頤經常往返敦煌,不僅深入研究敦煌畫風格和技巧,並對敦煌附近出土各朝代記事木簡有深入研究,把握了木簡上各朝代的文字特徵。饒宗頤也被西北雄渾景致所吸引而自創「西北宗」古樸國畫風格,卓然自成一家。

5年前,饒宗頤以95歲高齡再赴西北參加敦煌論壇,以古木簡字體揮筆寫下兩米長巨型書法《長樂》和《延年》,成一時佳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