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豪 全國政協委員 黃乾亨黃英豪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
隨着香港的回歸,香港原有法律體系和法治原則,除了一些抵觸基本法之外,基本上保留下來。同時,國家更全面支持香港法律界到內地發展,上世紀90年代初,在率先開放香港律師事務所到內地開設代表辦事處的基礎上,內地從2003年至今與香港簽署了CEPA及其10個補充協議,2015年還簽署了關於服務貿易的協議,共出台了涉及三大領域,共20多項專門措施,為香港律師進入內地、開拓法律專業服務市場提供了比外國律師更為寬鬆、便利的條件和渠道。近年來,國家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更為香港法律界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香港回歸繼續保持法治優勢
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並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針政策,從法律的角度看,就是香港的法律體系的最頂層,由港英統治時期的《英皇制誥》和《皇室訓令》,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同時,按照基本法第8條規定,香港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習慣法,除了與基本法相抵觸或經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作出修改外,予以保留,令到香港的法治社會特色繼續保持,依法施政、依法辦事、尊重法治、維護法治等觀念和行為準則,繼續成為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香港法律界在香港繼續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香港現有1200多家本地律師行以及70多家海外律師事務所經營業務,擁有1萬多名事務律師和大律師(訴訟律師)。全球50大律師行之中,已有超過半數在香港設有據點或與本地律師行有業務關係,眾多的法律人才雲集香港並展開法律服務,香港可以說是成為了國際上名列前茅的法律服務之都。
在國家支持下開展內地業務
與此同時,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的法律界也積極開拓內地業務。內地的法律體系是屬於大陸法系,與香港所實施的普通法體系有所不同,但是,由於內地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香港律師界在內地也大有用武之地。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首先開放香港的律師事務所在內地設立代表辦事處,本人當時就在上海開設了辦事處,為內地企業和有關人士到香港和海外發展提供法律服務。近年來,國家有關的政策不斷放寬,香港律師行在內地從設立辦事處,到能夠與內地律師事務所聯營,可做的業務越來越多,港人在通過內地的司法考試之後,也可以成為內地的律師。目前,香港的法律界主要是為內地企業提供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法律服務,內地人士到海外投資、留學、定居等事項,也可以得到熟悉海外法律環境的香港法律界提供服務。以廣東為例,香港和廣東的律師界正在依託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個新區以及廣東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不斷探索和加強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成果相當顯著。
「 一帶一路」將提供更廣闊空間
國家近年來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這就更為香港法律界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施展空間。「一帶一路」的重點之一,就是推動沿線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業合作,做到互聯互通,共同發展。這就需要包括法律專業服務在內的大量國際性專業中介及服務,為這些建設項目與產業合作提供保障。由於香港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與國際接軌,擁有較高的聲譽和優良服務質素等優勢,完全可以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法律支援服務中心。據了解,現在許多香港律師都在開設承接這方面的業務,有法律界人士也在倡議,發揮香港的綜合優勢,構建成為「一帶一路」的法律仲裁中心。這些都是很好的意見,期待國家能夠更加重視發揮香港法律界的作用。
總之,香港回歸20年,不僅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法律體系和法治傳統。而且,在國家的支持下,法律界的發展空間已經超越了香港狹小地域的局限,未來還將隨着「一帶一路」建設的展開,其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成果也將越來越豐碩。